中評社快評/台灣旺報刊登評論文章說,兩岸交流大幅開放之後,大陸省市採購與觀光客一團接一團,為台灣帶來龐大的商機與經濟利益,理當是對台灣是個大利好,但卻讓外界強烈感受到的是,台灣官民、朝野心態上尚難調整過來,對於大陸的諸多作為,無法以平常心看待。由於長期的反共教育,以及左翼思想的偏廢,加上李扁時代的“去中國”教育,台灣民眾反共、反中,甚至是蔑中心理嚴重,反映在對大陸政治體系與經濟發展的理解,最為明顯。
評論文章說,現在更離譜的是,對於今年陸客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交通部”轄下的“觀光局”竟然卯上“經濟部”所屬的商研院,兩者算出的陸客觀光收益竟高達百餘億元的落差。我們不了解為何兩個單位的統計數據為何差異這麼大,卻充分理解到何以二者要如此大張旗鼓宣告陸客效益的多與寡。說穿了,都反映了社會對於大陸矛盾的心理情境。民間企業與消費講的是獲利與成本效益,而政府對外採購自然是配合政策,舉世皆然,“國人”若能以平常心與同理心看待大陸涉台經濟與未來的商業活動時,就不會對陸客、陸資、陸購老是鬼影幢幢,不知如何是好了。
我們對此有同感。
用一句民間常常引用的話來說,就是:風水輪流轉。不服氣不行。抛開政治因素,就事論事,這些年來大陸經濟成就之大,連美國、歐洲、日本都心服口服。台灣不服?如此不客觀的心態,不是因為意識形態作祟,又是什麼!你看一看,原來牛皮哄哄的加拿大總理斯蒂芬.哈珀,不是寧要西方價值觀,不要中國的經濟市場嗎?結果呢?抗不住了,這幾天老老實實到北京訪問,改正錯誤,重新修好。
這樣直白地說出來,很多人會不高興。但在大趨勢面前,不高興能掩飾一切問題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