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俊華首次在調查雷曼迷債事件委員會上作供,強調香港的金融監管機制絕非“失敗”。(文匯報) |
中評社香港12月12日電/香港文匯報報道,立法會雷曼迷債事件調查小組委員會首次傳召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作供。多名議員在會上批評特區政府對迷債問題的警覺性不足,未有向市場提出足夠的預警,並質疑目前的金融監管機制“失敗”。曾俊華否認當局警覺性不足,強調特區政府和監管機構於事前曾對金融海嘯有做宏觀預警,已然盡力而為。曾又指截至上月,24,649名合資格的雷曼迷債客戶已經作出回應,其中98.9%接受和解協議,認為這已彰顯了監管機構的監管能力。
議員彈證監會欠危機感
在委員會昨日的研訊中,多名議員均關注特區政府在危機中的警覺性問題。民建聯的陳鑑林質疑,雖然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於危機中曾發出預警,但對市場全無效果。經濟動力的林健鋒亦批評,證監會對市場的危機感不足,才致使危機在無預警下發生。匯賢智庫主席葉劉淑儀則指,雷曼倒閉後,全球財金官員包括特區官員在內,都“賴”這是百年一遇的問題,但雷曼的倒閉只是結果,真正觸發的原因是金融創新中的監管出現問題,政府亦應負有風險評估失責的責任。
曾俊華指現行監管足夠
曾俊華在回應時多次重申,是次金融海嘯確為百年一遇,且世界上沒有一個監察制度可以滿足所有市場的需要,同時市場亦不時有新產品出現,特區政府不時都會檢討現行制度,處理風險問題。他不認同議員稱現有制度是失敗,指“一業兩管”和“披露為本”的現行監管制度大致上能達到政府的政策目標,政府亦一直有就市場風險與監管機構進行密切的溝通。
公民黨的餘若薇則不滿經驗投資者和ELN的苦主一直未有和解協議,又稱金管局至今只有一宗非雷曼迷債的個案受到紀律處分,批評政府處理苦主誤購衍生產品的問題緩慢。曾俊華回應,政府在和解協議上角色有限;又稱和解只是給苦主多一個選擇,不接受的可以通過其他渠道跟進。待處理好和解協議後,金管局亦會調撥資源於調查非迷債個案,預計可於明年3月完成絕大部分投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