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7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閣,就當前經濟形勢、明年我國經濟工作等問題接受了新華社獨家專訪。
採訪開始時,溫家寶說,今天接受新華社的採訪,感到非常高興。我想主要談過去一年我們國家是如何應對金融危機的。作為政府總理,應該把真實情況向人民講清楚,這是我的義務。同時應該給人民帶來信心和希望。
接受這次採訪,並不代替我答應的每年要同網民們進行一次線上交流。在“兩會”之前,我還要同網民們見一次面。
隨後,溫家寶回答了本社記者的提問。
新華社記者:非常感謝您利用週末時間接受新華社的獨家專訪。我想提的第一個問題是,一年來,國際金融危機是我們應對的一個主要課題,可以說應對得驚心動魄,一攬子計劃力挽狂瀾,您親身經歷,一定有很多很多的感慨。大家想知道的是,您對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打多少分?您最滿意的是什麼?最遺憾的又是什麼?
溫家寶:過去這一年,可以說是驚心動魄的一年。如果回憶起來,去年冬天的時候,金融危機突然襲擊我國,企業遭受了很大的困難。我記得我看到碼頭上堆積著大量的礦石,這些礦石都是當初用高價買來的,可以用到今年的6月份。當時的波羅的海指數由上萬點猛降至幾百點。11月份,我在深圳考察,然後又到東莞,發現許多企業非常困難。中國最大的一家集裝箱廠竟然一個集裝箱的訂單都沒有,大批工人回家了,許多農民工返鄉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心情非常沉重。不知這場災難給中國經濟帶來多大的損失,也不知道它會持續多長時間。
在這種困難情況下,黨中央、國務院及時果斷地採取了應對的政策和措施。應該說,通過全國人民一年的努力,我們穩住了經濟、穩定了就業,保持了社會的安寧,這是我心裡感到慰藉的地方。因為金融危機還沒有過去,許多工作還沒有結束,現在打分還為時過早。但我們前一階段的工作是有效的,全國人民應該引以為自豪。
應對這樣一場大的危機,可能需要付出一些代價,也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我舉一個具體的例子,如果我們信貸保持得更平衡一些,結構更合理一些,規模更適當一些,就會更好。我們年中開始注意這個問題,並且努力加以糾正,下半年的情況有所好轉。因此,我們一定要善於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再接再厲,把應對金融危機的工作做得更好。所以說,今年打多少分還得靠實踐和歷史的檢驗,最終靠人民的評價。
新華社記者:今天是星期天,您沒有到外地去考察,好像有點破例了。來之前我做了一個簡單的統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您到外地考察的次數有36次,而且常常是利用週末和節假日的時間。我聽說在您身邊的工作人員每到週末或者節假日,總是要提前把行李打好,準備隨您到外地去出差,已經形成一個慣例了。我想在一趟趟考察中肯定有很多故事。請總理談談,這些考察對您的決策有什麼樣的幫助?
溫家寶:在國際金融危機到來的時候,我確實加快了工作的步伐,經常下到基層,已經走了20多個省(區、市)。我跟基層的同志講,我要跑遍各地,直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取得最後勝利。我下到基層主要辦三件事情:第一是傳遞信心,第二是了解情況,第三就是研究制定政策。
“風起於青萍之末”。2008年“兩會”記者招待會上,我曾經講過,這一年可能是最困難的一年。難在什麼地方?難在國內國際不確定的因素多,因而決策困難。但我不是個預言家,我沒料到5月份會發生汶川特大地震,我也沒料到緊隨著而來的金融風波襲擊了中國。其實“五一”節我在寧波的時候,已經看到企業開始出現了一些困難。
忙完抗震救災工作以後,從6月底、7月初開始,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同志進行了密集的到基層考察調研。7月上旬的一天,我在無錫參觀一家紡織廠。在車間裡,機器轟鳴,什麼也聽不到。出來的時候,我跟廠長講,咱們到屋子裡去談一談。我們幾個人就坐在一間小屋裡,廠長第一句話就跟我說,“溫總理,你來訪貧問苦了,你要聽真實情況,還是要聽一般情況?”我說我當然要聽真話。他就給我講了企業碰到的各種困難。
這些調查使我清楚地感到:國際金融危機的風波首先波及到沿海發達地區,首先影響到外向型企業。年中我們在分析經濟形勢、確定下半年經濟工作的時候,已經改變了我們原來確定的方針。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我們開始降低準備金率,降低利息,提高出口退稅率。以致後來到11月5日,正式出台應對危機、擴大內需的十項舉措。
這些都是通過調研並精心論證研究的結果。現在看來,中國應對金融危機出手還是快的,而且各項政策措施的力度也比較大,工作抓得紮實。後來通過不斷地完善這些政策措施,形成了應對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大部分都是從基層調研得來的。
現在,恐怕很少有人認為中國應對金融危機就是4萬億投資了。其實我們一攬子計劃是一個完整的計劃,是一個統籌兼顧的計劃,就是兼顧當前和長遠,運用市場和宏觀調控“兩隻手”,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的方案。
這個方案大體分四個方面:一是大規模的財政投入,包括結構性的減稅;二是大範圍的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制定;三是大力度的科技支撐;四是大幅度地提高社會保障水準。這四個方面是一個統一體,構成了我們應對金融危機的一個完整的方案。這是我們中央領導集體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的結果,也反映了廣大幹部群眾的智慧和力量。
新華社記者:剛才您談到您下去考察的一些情況,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後,您講的一句話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時間賽跑,跑過金融危機的影響。當時我們一系列政策出台得非常快。我印象很深的就是,當時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前一攬子政策計劃就出台了。
溫家寶:我沒有進行過統計,但是你講的確實是事實。如果我們查一查那一段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幾乎是每一週都在出台新的政策,這些政策都圍繞著擴大內需、應對危機。比如家電下鄉,後來發展到汽車、摩托車下鄉。以後又制定了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的政策。然後又實行了家電、摩托車、汽車以舊換新的政策。我只舉一個例子,我們加大了對農民的農機補貼,由2008年的40個億增加到140個億。這些政策都立竿見影,有力地擴大了內需,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新華社記者:人們注意到,金融危機爆發以後,您出訪和參加國際會議的次數比以往多了。在與世界攜手抗擊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舞台上,請問總理,中國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
溫家寶:這場百年罕見的金融危機,從一開始我們就認為,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自應對,必須加強合作,同舟共濟,共同應對。你可能還記得,我在亞歐會議上曾經用六個字來概括,這就是:信心、責任和合作。
所謂信心,早在去年9月份我出席紐約聯合國大會時就第一次提出“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隨後我們採取了一系列主動行動,在年初我訪問歐洲四國的時候,除了傳遞信心以外,在最為困難的時候,我們決定向歐洲派出兩個採購團。
所謂責任,就是說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把麻煩留給別人。中國是這樣說的,也確實是這樣做的。
所謂合作,你可以看到,我們今年為應對金融危機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特別是同主要經濟體加強政策交流,形成一致應對危機的共同力量。我們擴大了同一些國家貨幣的互換,貫徹“清邁協議”,建立了東亞區域外匯儲備庫,並且開始實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試點。所有這些都是我們採取的行動,有利於國際之間聯手來應對這場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