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0日電/在中國赴海地國際救援隊中,有一支15人組成的醫療分隊,他們每天活躍在抗震救災一線,為海地災民和救災官兵提供廣泛的醫療救助。
曹力是醫療隊4名女戰士之一,大家都親切地稱她為“曹姐”。
“來海地的時候特別緊急,我們女隊員連生活用品都來不及帶就上飛機了,就穿了一身衣服。你看我這褲腰多肥,我還是頭一次穿43的褲子呢,”曹力打趣說。因為來得匆忙,她們只有一套肥大的救援服可供更換。
新華社報道,雖然個人物品一樣都沒帶,但是醫療救助所需的各類設備、物資可是樣樣不落。一到海地,他們立即投入工作。每天的營救現場都活躍著隊員們忙碌的身影。“我們(救援隊)都是這樣,(緊急出發執行任務)對我們來說不是困難。”
醫療隊的工作之一是為中方搜救工作提供醫療保障。在聯合國駐海地穩定特派團(聯海團)總部大樓廢墟挖掘現場,搜救隊奮戰幾十個小時,終於找到中方遇難者的遺體,整個過程中醫療隊一直在旁守候。
“從挖到第一隻中方遇難人員皮鞋,到402會議室定位成功,搜救工作的每個進程都牽動著在場所有救援人員的心,”談起當時的情景,曹力的心情依然難以平靜。
海地時間16日凌晨3時30分,第一具中方人員遺體被找到。曹力和她的同事對遺體進行了防疫消毒、提供了必要的防護用品並實施了防疫防護措施。隨後,他們坐著救護車護送遇難者遺體回到中國駐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營地。
“救護車緩慢地駛入營區,所有的官兵已列隊等候在門口,敬禮、呼喚著他們的好戰友、好領導回家,”曹力回憶道。
第一具遺體安置完不久,第二具遺體找到的消息傳來,醫療隊再次趕回現場。就這樣,醫療隊隊員來回幾趟,對每一位遇難同胞的遺體進行防疫處理並護送回營。最後一趟回到營地時,他們已經連續50多個小時沒合眼了。
除了為搜救工作提供醫療保障外,醫療隊還多次在海地總統府、總理府等地設立營救點,向海地民眾提供醫療服務。
“在救治現場,大量的傷員蜂擁而至,嚴重的身體創傷和感染觸目驚心,但更令我感到震驚的是災民茫然的眼神和麻木的表情”,雖然無數次救死扶傷,海地災民的現狀仍然令醫療隊男隊員韓瑋震驚。特別是受傷的兒童,令人揪心不已。
“他們之中有的在災難中失去了親人,有的甚至成為孤兒。看著孩子們純真的臉龐,非常辛酸。我下決心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來幫助這些孩子,同時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援助之手伸向這些災難中受傷的幼小心靈,”韓瑋說。
曹力在給一名渾身多處受傷的幼兒清理傷口時,孩子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哭叫聲讓她心痛如針扎。孩子頭部和手背部的傷口都已嚴重感染,曹力雖然對他進行了盡可能細心的處理,但還是不免為他的創傷恢復擔憂。
“我們接診的外傷開放性傷口達75%左右,有90%的傷口都是嚴重感染。……海地人民不僅需要身體上的,也需要心靈上的療傷。”
目前,海地當地的醫療機構基本無法正常運行,傷勢嚴重的災民很難獲得及時和足夠的救助。雖然國際醫療救援源源不斷進入災區,但是面對數以十萬計的海地災民,仍然嚴重不足。
“現在我最關心的是當地醫療機構何時能夠重建,國際救援畢竟是臨時的。只有儘快重建家園,海地人民的健康才能得到長久保障,”曹力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