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7日電/香港《大公報》日前發表題為“西方質疑中國謬誤百出”的文章指出,中國經濟在2009年出現V型反彈,復甦表現良佳,國際評論也隨之大變,反映了西方對中國情況認知不足和各種偏見,從中也可得到正、反兩方面的啟示。
文章說,去年初國際主流評論都對中國經濟抱懷疑態度:一是認為難於“保八”,國際投行的最低估計是GDP只增長4%。二是中國高速發展奇跡不再,也不能與美國脫鈎,其出口帶動經濟在歐美需求不振下必將大挫。三是刺激方案無效,難以重振經濟。
結果這些懷疑論全盤皆錯,中國經濟成功“保八”,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估計可高達五成,刺激方案則比歐美的高效得多,令一些海外評論轉向表示讚賞,甚至“感謝”中國為拉動全球經濟做出的成績。
當然,懷疑論調不會從此消失,近期又以新形態出現:一是指中國放錢過多不負責任,會因資產泡沫爆破而打擊經濟。二是中國恢復以出口帶動增長,其復甦是由犧牲世界其它經濟而來者。三是刺激方案由國家投資主導,效益低下造成浪費,還會造成產能過剩遺禍全球等。同時西方還不忘借機向中國施壓,指去年末中國GDP及出口回覆雙位數增長,外匯儲備大升,而通脹也開始上行,故應讓人民幣升值雲雲。
文章指出,西方評論的失誤多源於無知與偏見,一方面不去認真了解中國的實況,另一方面又死抱自以為是的教條,認為中國的興旺是建基於西方資金及市場的,是靠出口和政府指令帶動的。錯判形勢自然得出錯誤預測及結論,可惜中國亦有不少“權威”、“專家”亦犯同一錯誤,乃缺乏主見、人雲亦雲所致。
回顧近三年來,筆者每對形勢做出與國內外“權威”不同結論及對策,經事實驗證大部分都準確。筆者在2007上半年便感到全球將爆發金融危機,中國須防出現“內外雙冷”,故反對收緊,特別是2007年底在流動性已偏緊下再盲目“從緊”。到2008年經濟開始滑坡,筆者判斷為內因而非外因導致:經半年時差後“從緊”生效,把經濟拉倒。滑坡並非由國際危機造成:2008年出口在前十個月仍有兩成增長,到最末兩月增幅稍有下降,但全年外貿順差升一成多,拉高了GDP增長。
在這基本認識下,再加上對過去重振經濟能力的經驗,筆者認定中國經濟必可很快復甦,在2009年必可“保八”,甚至預計會有V型反彈。原因十分簡單,如經濟下滑非因本身問題,而只是由做法錯誤導致,當錯誤一糾正,則經濟自必反彈。至於外因的打擊要到2009年才出現,外貿順差勁跌逾三成拉低了GDP增長,但為內需興旺抵消而令“保八”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