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2月9日電/中央網路報消息,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大陸情勢雙週報1569期文章說,二○一○年一月二十九日,美國國防部安全合作署(DSCA)通知美國國會,表示準備出售總價值約為六十四億美元,包括六十架黑鷹直升機、一百一十四枚愛國者三型飛彈和三套雷達系統、二艘掃雷艦、十二枚反艦飛彈,以及“博勝”案的指管通情系統等武器裝備。如果美國國會在三十天內不表反對,這項對台軍售案就告確定。
文章說,同一時間,美國務院發言人克勞里表示,這批對台軍售是依據台灣關係法提供防禦所需,符合“基於美中三項聯合公報與台灣關係法的一個中國政策”,目的在維護台海安全與穩定;此外,克勞里強調,中共當局一向反對美國對台軍售,美國事前並未和中共諮商,但在通知國會前,分別知會了北京與台北當局。
二○一○年一月三十日,馬英九指美國政府這次對台軍售,可以幫助台灣實踐“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的軍事戰略;“當台灣愈有安全感與自信心時,愈能夠跟大陸進行更多互動,有助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
不過,大陸外交部在一月三十日宣佈,立即推遲美中兩國軍事合作項目,並將制裁售台武器的美國公司;大陸國防部則表示將“視情況做出進一步反應”;至於大陸國台辦方面認為,美方執意實施售台武器計劃,只會向台灣方面發出嚴重錯誤信號,只會助長台獨勢力的囂張氣焰,只會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設置障礙,帶來麻煩。
文章說,二○○九年十二月二日,美國國會研究處(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發表一篇題為"Taiwan: Major U. S. Arms Sales Since 1990s"的專論;隨後,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於二○一○年一月二十二日,發表一份題為"Building Trust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 A Role for Military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的研究報告。這兩篇專論針對美國對台軍售與兩岸建構軍事互信機制的關聯性,提出深入的剖析,其綜合要點如下:
第一:美國對台軍售的決定是基於美國在西太平洋整體戰略利益的考量,並依據“一法三公報”和“對台六項保證”,所組成的“一個中國政策”來推動執行。目前台海兩岸所進行的良性互動是美國所樂見,但美國仍將視台灣在防衛上的需要,繼續出售相關的武器裝備,以強化台灣在與大陸對話時的信心。不過,美國方面也開始注意到,一旦兩岸互動關係更加密切時,美國也必須提防其重要的軍事科技會從台灣流入共軍手中。因此對台出售先進戰機及潛艦等敏感性高的武器裝備也會有所保留。
第二:現階段,美國支持台海兩岸建構有意義的軍事互信機制,以達到台海地區和平穩定的目標,並避免美國在台海發生軍事衝突時,被迫捲入其中。同時,美國強調台海兩岸歧見,必須透過對話協商和平化解,但是,美國仍堅持不介入、不施壓的立場。
北京方面的態度則是希望,美國敦促台灣推動建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但卻不希望美國直接參與討論,同時,北京也希望透過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促使美國與台灣中止軍售關係;至於台北方面的主流意見認為,台美關係必須先鞏固,才能進一步探討兩岸建構軍事互信機制的議題。同時,台北方面強調,台海兩岸建構軍事互信機制,不能夠影響到美國對台軍售與軍事合作質量;此外,台北方面希望美國能夠積極參與並成為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的保證人。因此,台北方面希望美國採取具體的步驟,強化鞏固台美關係,以增加台北與北京協商建構軍事互信機制時的信心與安全感。
第三:整體而言,台海兩岸建構軍事互信機制的議題,必須要同時考量的因素包括:(一)美國與中共的競合關係變化;(二)台美平行利益關係的變化;(三)台灣內部凝聚共識基礎的強度;(四)兩岸對主權議題的彈性處理程度;(五)兩岸針對性軍力部署的調整;(六)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所累積的善意基礎;(七)美國對台軍售的質量變化等。
文章說,目前,有部份的北京戰略規劃者認為,北京當局應把握“戰略機遇期”,加速推動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建構工程,並形成一種無法逆轉的新格局。不過,也有部份的戰略規劃者強調,台美軍售與軍事合作關係不停止,兩岸要建構軍事互信機制,根本就是緣木求魚。同時,北京軍方鷹派人士對胡錦濤的懷柔策略,仍有疑慮並認為,台北的國際活動空間逐漸擴大的同時,將會鼓勵美國支持“兩個中國”政策,導致中國和平統一的進程更加複雜化。
因此,美國方面的主流意見認為,美國對華政策必須保持明確與一致,以防範北京與台北任何一方有所誤判;同時,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強度與兩岸關係良性發展的程度,應同步成長。換言之,美國的對台軍售決定、台美軍事合作質量,以及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力部署,都必須把美國保障台海議題“和平穩定與和平解決”的關鍵利益,納入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