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加索名作——《格爾尼卡》《格爾尼卡》,1937年,布面油畫,305.5×782.3厘米,普拉多博物館藏
|
中評社北京2月21日電/1937年夏天,法國巴黎世博會即將舉行。當時,著名畫家畢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國的委托,正在為這屆世博會西班牙館創作一幅裝飾畫。他光著脊背,揮汗如雨,在他的筆下,一幅未來震驚畫壇的巨作即將誕生,那便是——《格爾尼卡》。
格爾尼卡慘劇爆發
1937年4月26日下午4點,德國納粹空軍為試驗其炸彈的威力,出動了43架轟炸機,在畢加索的家鄉——西班牙一個僅7000人口的小城格爾尼卡進行了連續3小時的狂轟濫炸,格爾尼卡幾乎被夷為平地。當時恰逢集市,小鎮2000名平民在轟炸中喪生。
慘劇震驚了西班牙,震驚了全世界。在格爾尼卡慘劇發生後不久,畢加索收到了母親從巴塞羅那托人送來的信件,信中寫道,距離她居住地只有幾米遠的一處修道院也遭到了轟炸,她的住所充滿了濃烈而刺鼻的煙味,熏得她流淚不止。
母親在戰爭中的惶恐和無助更加助燃了畢加索的怒火。當時,畢加索正在為即將到來的法國巴黎世博會西班牙館創作裝飾畫,他當即決定將格爾尼卡事件作為此次創作的題材,以此表達自己對於戰爭暴行的強烈抗議,以及對無辜死難者的沉痛哀悼。於是,感動全世界的巨作《格爾尼卡》誕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