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30日電/“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在清明將屆之際深有感觸,但專家表示,這首詩很可能不是杜牧寫的,而且不是為清明而寫。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施愛東今天在人民網的專欄中,提出這個看法。
施愛東說,清明是春天的節日,過去的時候有寒食、有清明、有上巳節,後來只剩下清明了,清明集合了過去所有春天節日的特徵,“有的時候歌詠清明就是歌詠春天。”
所以,施愛東認為,清明節的詩詞既有上墳的悲喜交集,也有是純粹的高興,就是遊春喜悅的大量詩詞。
他說,《清明》這首詩最早出現在南宋末年,過去編杜牧各種各樣的集子,這首詩從來沒出現過,研究杜牧的人也根本不知道有這首詩,“後來突然冒出來。”
同時,最早的時候詩名不叫《清明》,叫《杏花村》,實際上就是一個人在清明時節找酒喝,並不是一個人去上墳,心裡很悲傷,且不說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主要是他不是去上墳。
施愛東以唐代形成的帶酒肉祭祖然後吃掉的習俗說明,寫這首詩的人應該自己帶著酒,不然是違背常理。“所以這首詩詞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是杜牧寫的,也不是去上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