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19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19日刊出署名文章《中國與美國的對練》。文章稱,就中美這幾個月的互動而言,兩國表現並不像是在擂台上的格鬥,反而像是一場頗有默契的對練。看似拳拳到肉,卻又招招留情。文章摘編如下:
中美關係在近幾個月的發展可說是峰迴路轉,極具戲劇性。
自奧巴馬入主白宮以來,中美關係的走向讓人看得一頭霧水。按慣例,白宮易主往往代表著中美關係將進入低潮,但美國總統在第二任時卻會被中國認為是可貴的朋友,老布什、克林頓、小布什均是如此。奧巴馬宣誓就職沒多久,中美兩國就在南海發生了摩擦,似乎意味著中美關係將按照前幾任先冷後熱的規律發展。但2009年9月,奧巴馬訪問中國,並以其個人魅力贏得了許多中國民眾尤其是大學生的讚許。同時他也和中國領導人、國家主席胡錦濤會晤,進行了閉門會議。中美似乎提早迎來了春天,有觀察家甚至認為中美進入了蜜月時期。
沒過多久,中美關係卻又因為美國一系列貿易舉動,以及會見達賴和對台軍售等三T(即貿易、西藏、台灣)議題陷入低谷。中國的反應明顯比往常更為強硬,除了高調抗議,更展延了兩國軍事交流。華盛頓在派外交官員進行高調亡羊補牢的同時,卻又屢次就人民幣升值議題施壓。此時,有人認為強硬舉動象徵了中國崛起,有人議論著美國的衰落,感覺金融危機之後的美國有如虎落平陽,但絕大部分人都同意,中美關係早春已瞬間化為寒冬。
沒想到嚴冬寒風沒刮多久,中美關係卻又柳暗花明。隨著胡錦濤確定出席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全球核安全峰會,以及華盛頓暫緩決定是否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中美關係馬上改善。胡錦濤更應奧巴馬之邀與其電話會談了一小時。
有如坐過山車般的中美關係,使得中美兩國的表現看起來有點笨拙。不少專家學者也紛紛撰文,說明中美這兩個超級大國在21世紀合作的必要性,並呼籲兩國盡快尋找可合作的共同點。但中美互動真是未經深思的舉動嗎?
關係起伏時機點耐尋味
奧巴馬是在去年9月和胡錦濤會面的。區區幾個月後,奧巴馬在2月中下旬幾乎同時宣佈對台灣出售軍事武器和會見了達賴。很難想像去年9月的對話沒有對這兩個重大議題進行溝通。而如果有溝通,那奧巴馬在2月的舉動應該早就在中國預料之中。
中美兩國領導人以及許多關注中美關係的人士都明白,會見達賴和對台售武兩件事,是歷任美國總統都得要做的事。對台售武更是小布什時期就決定了的事。身為民主黨的奧巴馬如不循舊例做這兩件事,將會面對國內反對黨嚴重指責,特別是一心要對國內進行一系列重大改革的奧巴馬,更不會在這兩件事上去招惹共和黨。所以如果中美雙方能在這兩件事上有所溝通,最有可能商量的應該是如何將這兩件事對中美關係的衝擊減到最低點。
再來看看時間表。剛過完農曆年的中國是近幾個月最太平的時段。中國安然度過經濟危機。2月份距離“兩會”和上海世博等大型會議也還有一段時間。奧巴馬此時宣佈會見達賴和對台售武,雖然仍舊會激起中國的民憤,但還不至於給中方忙中添亂。美國的舉動雖然如此,但中國依然必須有強烈反應。就如同奧巴馬的舉動是為了滿足國內某些人,中國也必須做出姿態,滿足自己國內的民眾。
就中美這幾個月的互動而言,兩國的表現並不像是在擂台上的格鬥,反而像是一場頗有默契的對練。看似拳拳到肉,卻又招招留情,台上鬥得精彩,只因為台下吆喝得響亮。對練是一場戲。當擂台下擠滿了為擂台兩邊選手喝彩的觀眾時,有默契的對練能在滿足觀眾的前提下不傷害彼此。
也許我們不該為中美領導人擔心。他們豈會連中美兩國“和則兩利、斗則兩傷”的粗淺道理都不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