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30日電/上月,中國的兩艘海軍軍艦對阿聯酋進行了首次訪問。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刊文說,這一事件沒有引起什麼注意,但卻是海灣國家與這個亞洲巨人關係日益增強的又一例證。
隨著中東地區和亞洲之間貿易水平的迅速提升,一條新絲綢之路呼之欲出。原因很簡單。2008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中東最大出口國。在其他方面,中國約35%的原油進口都來自海灣。經濟危機只是加速阿拉伯世界同亞洲之間的往來。
中國與非洲之間不平衡的關係常常引發爭議,但是,在中國與中東的關係上並不存在這一問題。的確,對於海灣國家來說,這一關係被視為一場日益自信的新興國家之間的理性婚姻,對雙方都有好處。但是,貿易關係會如何演變為政治關係,以及這對於西方在石油富產區的利益而言可能意味著什麼,有關這些問題的爭論更加激烈了。歷史上,這裡把美國視為夥伴和安全保障者。最近,這些問題成為焦點。美國建議沙特幫忙說服北京不要阻止對伊朗採取更為嚴厲的制裁措施。對此,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親王斷然予以回絕。
同樣明顯的是,海灣、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在經濟上聯繫越是緊密,它們之間的地區利益也就越密切。在考慮到石油以及確保油輪能夠平安通過霍爾木茲海峽時,這種重要性愈發明顯。當前,中國石油13%來自伊朗,20%來自沙特。因此,中國與任何想要保持本地區穩定的國家擁有同樣的利害關係。
有人認為,通過對伊朗進行更嚴厲制裁,可以在早期測驗一下可能與本地區同中國經濟聯繫快速增強相伴而來的政治資本。但不要高估中國在中東的戰略和政治作用。中國無疑是一支新興經濟力量,它仍遠不足以挑戰美國在中東的主導地位,即使北京有此意願,它也做不到。美國的軍事力量是無可匹敵的,而其在阿以衝突中的作用仍然至關重要。
目前來看,阿拉伯和亞洲關係的基本動力是貿易。這種夥伴關係反映出新的地緣政治現實,對於中東國家來說,它們尋求將自己的經濟及外交關係多元化也說得通。需要觀察的是,這種動力在未來將出現什麼樣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