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3日電/受“欺詐門”困擾的美國高盛集團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勞爾德.貝蘭克梵3日在北京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贊同對金融衍生產品進行合理監管,並長期看好中國發展前景和投資機會。
新華社報道,關於外界普遍關注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起訴高盛存在業務欺詐問題,貝蘭克梵再次重申他對美國監管部門作出的起訴決定感到“吃驚和失望”,但他沒有透露更多詳情。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4月16日針對高盛的一宗合成債務抵押債券(CDO)交易及其一名副總裁提起民事訴訟。高盛隨即予以否認。據相關資料,涉案的交易規模近10億美元。
貝蘭克梵承認,這一事件對高盛的行業聲譽產生影響。“對於任何公司而言,有形損失都是有限的,但聲譽損失難以估量。”他說,現在高盛的業務活動都很容易被置於“放大鏡”下受到審視並被放大。“不過,我們得到來自客戶、股東、員工以及部分財經界人士的支持,公司的股價也高於賬面價值。市場數據也表明我們仍然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投資諮詢機構和做市商。”
美國市場最新數據顯示,高盛股價目前在145美元左右,2010年4月中旬其股價達到185美元的年內高點,年內低點則為出現在5月下旬,為136美元左右。
貝蘭克梵還談到,高盛已經設立一個業務標準委員會,負責審查公司的業務標準,並提出建議,以強化高盛以客戶為重的傳統,提高透明度。“我們的企業文化是不斷自省”。此前,他在高盛股東年度大會上說,高盛的自我感覺與外界對高盛的看法存在脫節。
對於包括CDO和CDS(信貸違約掉期)等金融衍生品的監管問題,貝蘭克梵的觀點是贊同合理的監管。按照他的理解,監管方和企業希望的不是讓這些市場消失,而是使其更安全,更透明,更好地發揮風險管理工具的作用。
他認為,未來衍生品一部分可能被“標準化”,難以標準化的部分也將被納入中央清算機制。這將使相關市場更透明。他認為,金融衍生品就好比是“汽車”,一般而言,風險出現的主要原因不在於“汽車”有問題,而在於“駕駛者”開得太快。很多企業出現問題根本上還是因為風險敞口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儘管有觀察人士認為貝蘭克梵此次中國之行有“特殊意義”,但他表示本次來華是他的常規日程。他已經並計劃拜訪中國的客戶、官員和監管方。
他談到,高盛所有業務都圍繞一個核心詞——增長,而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已經成為高盛全球戰略的一個核心。高盛的投行、融資以及資產管理業務都與中國資本市場快速發展,企業迅速擴張以及富裕人群大量增加的環境相關聯。
貝蘭克梵強調,高盛的業務依賴快速增長的市場,同時高盛也通過幫助企業上市、為資本市場發展提供諮詢幫助以及進行直接投資等方式,使相關市場的增長更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