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6月29日電/“千呼萬喚始出來”,兩岸協商了半年的“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已經完成,今天就將簽署,文本內容與早收清單其實幾乎皆已公布,按經濟之規律,解除了障礙後,無論投資與貿易,兩岸經濟皆將有所提升。今天簽完了之後,兩岸無疑就步入了另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但它的形貌卻還未必十分清晰剔透。
聯合晚報特稿指出,ECFA只是個基礎,譬如台灣跟他國簽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前景,以及兩岸之間還等著要建構的投資保障、仲裁機制、和更完整地全面降稅等,都猶待後續協商或交涉,但跨出這一步後,或許有停止點,卻恐怕已無折返點。因為雙方經濟會更密切地連動,大陸經濟的興衰,就更左右了台灣經濟的榮枯。
其意涵與效應,或可以蔣經國宣布開放老兵返回大陸探親比擬,當時僅僅一個准許探親的舉措,其實就宣告已幾十年的不接觸、不妥協與不談判的政策正式告終,因為自此之後,不可能再禁止探親,禁止台灣民眾前仆後繼地到大陸投資、經商,當然更不可能阻擋接著登場的綿密交往與交流,最後兩岸也就必須戴上白手套協商。
ECFA亦是如此。探親政策的軌跡是從老兵的探親走上了談判,那ECFA呢?它可以被預期的軌跡是,從早收清單的降稅走上了和平協議的談判。
當然,中間一定有一段時期與階段的醞釀,畢竟ECFA是經濟協議,政治議題似乎八竿子打不著,但回顧當年的老兵返鄉探親,一般民眾恐怕在當時也難以預想海基、海協兩會在幾年後成立,以及他們代表各自政府進行協商。一如美國解除美籍人士赴大陸旅遊限制,大陸邀請美國乒乓球隊參訪,誰也料想不到一顆轉動的小白球卻扭動了地球的歷史大勢,促成日後美中關係正常化。
ECFA是否會走以下這條路呢?簽了之後,貨暢其流、市場開放,陸銀、陸商在台灣生根發展,兩岸政府官員頻密直接碰面商討問題,政治敏感度下降,核心的兩岸政治關係已不得不去碰觸,否則無法解決其他層面問題,於是政治談判登場。以上推論,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有人就是這樣地揣想蔣經國暮年的思考,一手以解嚴、解除報禁,鬆開了本土化與民主化的禁忌與障礙,另一手卻用探親這根繩子將台灣繫上大陸。
歷史的方向像鄉間晨霧,似可看見隱約的路伸向前方,卻仍舊沒入了白霧,非得一步步慢慢前行,否則不能預測它是筆直而去,還是蜿蜒迴繞。碰上這樣的情境,有時也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一步一步走。但畢竟心頭拿定,才能操持得當,ECFA將兩岸引往政治談判,邁向和平,已是約莫可以琢磨出來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