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翰內斯堡希羅町唐人街。 |
中評社香港7月1日電/南非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在其121.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和工作著4700萬人口,其中就包括30萬華人。
浙江在線報道,從中國駐約翰內斯堡領事館得到的數據顯示,30萬華人中三分之二都生活在約翰內斯堡及周邊。所以非洲的這一塊高原地區,成為了中國故事的主要舞台。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南非又被稱“黃金寶石之國”,所以淘金,是很多華人來此的目的。
根據史料記載,1707年山西人樊守義跟隨隨傳教士艾若瑟經雅加達到達南非的好望角,他是第一個踏上南非土地的中國人。
從此以後,中國人的海外理想中,加上了南非這一個目的地。
清朝末年開始,大批的華人則是被歐洲的殖民者連哄帶騙帶到南非,在這裡充當“勞力”,受盡了剝削。
一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國內又出現了一波南非“淘金”潮。如今南非的華人故事,很多都是從這時候開始書寫的。
樣本1
做“黑車”生意的河南人李響 車後座是他睡覺的床鋪
河南人李響,不得不提。
在約翰內斯堡國際機場,舉著接機牌四處尋找我的他,算是我在南非見到的第一個華人。
那輛不知道是N手之後的深色卡羅拉轎車,是李響在南非的謀生工具。這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每個白天都駕著這輛車在約堡四處轉,坐他車的對象也僅限於華人。
假如路上遇到巡查的警察,李響往往就會皺起眉頭,一邊轉頭和乘客提前說好是認識的朋友搭車,一邊不情願地鬆開油門踩下刹車。按照國內的說法,李響開的是“黑車”。
到了晚上,李響會找個車庫停好車,然後鑽到後座翻出一條毛毯往身上一蓋,這就是他過夜的地方了。
對於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來說,沒收過電子郵件,不知道數碼相機,幾乎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每次和李響呆在一起,總會遇上他手機停機,後來才得知,每次充值李響只舍得充12蘭特的手機話費,這是當地我所見到的最小面值的充值卡了。
自從五年前孤身一人來到南非,李響沒有回去過一趟,問及當初為什麼要來南非,怎麼來的南非,以及不回去探親的原因,李響眨了眨眼睛,把鼻梁上的眼睛推到額頭上,只吐出兩個字,“沒錢”,然後就再也不願多說。
樣本2
開沙縣小吃的福建人楊先生 會想起家鄉的親人
在南非二十餘天,偶爾能遇見類似李響這樣的華人,但見到更多的,是那些出沒在唐人街,以唐人街為生的華人們。
沙縣小吃,幾乎開滿了國內的每個城市。令我意外的是,約翰內斯堡希羅町唐人街上,也有一家。十餘個平方的店堂面積,白底黑字的漢語招牌,坐在裡面會讓人恍惚以為是在國內的某個弄堂口。
老板楊先生是地地道道的福建人,來南非已經有6年了。說起當時來南非的緣由,他覺得有些衝動。
“當時聽出來的老鄉說南非打工一個月有4000多蘭特(相當於當時的5000多元人民幣),我就放下了家裡的活,向親朋好友凑了些錢,和同村幾個人一起來了這裡,”
到了南非之後,楊先生才發現自己被騙了。每天他至少要工作12小時,任務重的時候一天甚至要幹十六七個小時,但一個月下來卻僅發了2000蘭特的工資。
“既然來了,總不能空手回去。”楊先生咬咬牙,堅持了下來。幾年打拼之後,他用自己的積蓄在唐人街開了這麼一間小吃店,生活的壓力總算輕了一些。
聽到我說起國內的事情,楊先生的眼神中流露出思念。“離開家的時候,女兒才剛上小學,現在也該是個大姑娘了吧……”
1000多米的唐人街上,幾乎每家每戶都裝著對祖國親人的思念,其中一些生意做得好的店老板,幹脆把一家人都接到了約翰內斯堡。
在希羅町唐人街上生意最紅火的北方小吃店里,李老板和妻兒輪流招呼著顧客,忙的時候他們還親自上陣當服務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