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將真正進入後ECFA時代。 |
中評社台北7月2日電/兩岸經濟協議(ECFA)簽署後,如果在野黨的杯葛不致拖延到明年初早期收穫清單生效的期限,台灣就真正進入了後ECFA時代。誠如馬英九所說,ECFA是台灣突破經濟孤立、兩岸經貿走向互惠合作乃至加速亞洲區域經濟整合的一大步,面對這個全新的狀態,台灣經濟要如何自處、如何發展,不僅從容因應變局,更能藉此大展鴻圖,是當前最重大的課題。因此,當馬英九宣示將提出後ECFA的經濟發展戰略時,各界都引頸盼望。
台灣經濟日報社論指出,答案昨天出爐:未來的經濟發展戰略,就是要整合政府研發單位的能量;在“行政院”組成“全球招商專案小組”,每季檢討招商成效;在“國安會”成立“全球經濟戰略小組”,督導創新、投資及招商等工作,並與重要貿易夥伴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以兌現雙英辯論時馬英九的承諾。
如果這就是後ECFA的經濟發展戰略,實令人大失所望,因為成立兩個小組,絕非戰略,至多只是戰略規劃機構或執行單位。尤其“全球經濟戰略小組”,除早已許諾的洽簽FTA外,並未形成其他重要戰略;至於“全球招商專案小組”,循名覈實,更侷限於“經濟部”等早已戮力推展的工作;單憑這兩項若即構成未來經濟戰略的主要內容,我們可以直言,馬政府是沒有戰略的。
我們再三強調,ECFA是勇敢的第一步,從明年起,自一小部分產品出發,台灣就要進入自由開放的新紀元;因為緊跟著第一波早收清單實現,還會有第二、三波接踵而至,開放步幅可能又快又猛;如果馬英九領軍的“全球經濟戰略小組”出師有功,則台灣簽署FTA的貿易夥伴將愈來愈多,則三、五年內,台灣就有機會全面自由開放。
從處處保護、重重壁壘的現狀,快步衝入全面自由開放,對全體企業與民眾都會是猝不及防的巨大震撼。因此,任何發展戰略的第一項,都應是引導台灣人民及企業順利進入此新紀元,不致驚嘆失措,更不會受到傷害,反而能從中開創前所未有的契機,並平順過渡到新環境。
從ECFA簽署前部分民眾的疑慮與不安,可窺知很多人尚未準備好小幅度的開放,遑論百無禁忌的全面開放。因此我們大聲疾呼,政府應儘早擇定經濟發展落後、就業情況不佳的地區,優先規劃若干“經貿特區”,透過比照新加坡的全面自由開放,在限定範圍內向全民展示自由經濟的真貌,自其中窺見本身的潛在競爭條件與因應調整的方向。如果真能向上取法新加坡的優越條件,這幾個自由經濟特區即能展現更勝於彼的超高吸引力,則全球企業攘臂爭入,不勞“招商專案小組”膠柱鼓瑟而成效大彰。 兩岸經貿由完全封閉到走向開放互惠,最受人質疑的,就是對岸商品本已極為低廉,再挾減免關稅的優惠,許多在地廠商將走投無路,這是爭議ECFA的漫長期間中最令人憂心的問題;從此出發,失業人口恐將大增、貧富差距更加惡化;這正是在野黨據以挑起反對力量的主要論點,馬英九的經濟戰略不能全然視若無睹。
進而言之,兩岸互動更為密切、交流管道更加順暢,對大企業而言,早已不以為怪。但數以百萬計的在地中小企業,從來未越雷池一步,即使陽關大道橫陳面前,也不知如何跨出第一步,甚且一失足即可能成千古恨。政府責無旁貸,必須引導扶持乃至強化其跨境經營能力,讓開放的果實不只是大企業的禁臠。 如果馬英九認真思考950億元基金的運用之途,將做為經濟主體的中小企業拉拔起來,前述兩個疑慮將一筆廓清。從這些平實而淺近的角度出發,經濟戰略又何需他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