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8月13日電/聯合報13日社論說,大陸海協會副會長李亞飛日昨對“九二共識”的談話,形同使得近日兩岸當局的一段齟齬軟著陸;聯合報社論在事前期待雙方不要捅破“九二共識”那扇紙窗,還好現在那層窗戶紙也未戳破。
九日社論說:兩岸當局仍應回到“九二共識”的架構下。……“九二共識”是仍在發展及仍可發展的概念,這扇紙窗既有透光之效又有隔離之功,雙方都不要捅破了這一層朦朧的窗戶紙。
社論說,李亞飛的最新論述,一般指出,有兩個焦點。一、反對台獨;二、堅持九二共識。但我們認為,尚有一個更重要的焦點是,李亞飛幾度強調:“要求同/不挑異”、亦即“擱置爭議/求同存異”。
台北的報紙對這段關鍵談話竟出現兩種版本。一種版本已如上述,另一種版本出自主辦演說的媒體,則稱李亞飛說的是:“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一個中國的共識。”兩者對比,少了“原則”二字。經查證,“一個中國原則”才是正確版本。
“一個中國”和“一個中國原則”,是不一樣的。北京現在說“一個中國原則”,外延較大,可視“一個中國”為一包羅涵泳的、可待發展的概念;但北京過去只說“一個中國”,則內涵較窄,排他性較大。不過,無論兩岸各自就“一個中國”如何分別闡釋,“一個中國”已然成為一個“發展性概念”,而不再是“僵固性概念”,當是有目共睹的事實,這也是兩岸得以“和平發展”的最重要支柱。
所以,李亞飛談話的重點是:“要求同/不挑異”、“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在這個前提下,隔著“九二共識”這一扇紙窗,北京“各表一中”,台北“一中各表”;“各表一中”在“一中原則”之內,“一中各表”也在“一中原則”之內。只要雙方“要求同/不挑異”,這一層朦朧的窗戶紙就能透光但不戳破。
社論說,若用放大鏡來看,李亞飛是在強調北京對“九二共識”的詮釋為“各表一中”;但是,也同時維持了“求同存異”的空間,所以台北對“九二共識”的詮釋仍是“一中各表”。倘係如此,李亞飛的談話,即使像是在紙窗上用手指沾了一點唾沫,但畢竟並未戳破。
社論稱,再借用本報七日社論〈一中原則:不可否認“中華民國”〉一文的結語:“一中原則”的關鍵在台灣人民的“中國感情”,何妨再思考本報提出的“新新三句”: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一部分的中國,中國的領土與主權不可分割。
社論稱,其實,這不正是九二共識的“各表一中”加“一中各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