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今年10月1日起,在北京、廣東、山東、江蘇4個省(市)開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試點,試點期限為1年。 |
中評社北京8月29日電/國家外匯管理局27日發佈《關於在部分地區開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試點的通知》,決定自今年10月1日起,在北京、廣東(含深圳)、山東(含青島)、江蘇4個省(市)開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試點,試點期限為1年。分析人士指出,這是促進貿易便利化的重要舉措,試點放開出口企業對外匯資金的使用,有利於提高企業資金使用效率,也有利於減緩外匯流入壓力。
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中國證券報報道,根據通知,試點期間每個試點分局參與試點的企業總量不超過10家。外管局將在嚴格審核企業資質的基礎上,核准境內企業在境外開戶。該境外賬戶用於存放境內企業具有真實、合法交易背景的出口收入,並用於貨物貿易和部分服務貿易對外支付,以及經外匯局核准或登記的資本項目對外支付。
通知指出,試點企業存放境外出口收入的年度總額不得超過其上年度出口收入總額的一定比例,該比例由試點分局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確定和調整。
此外,外管局可將境外賬戶收支信息用於國際收支統計等外匯管理相關用途。“出口收入境外存放肯定要計入統計,不然就成變相資本外逃了。”權威人士表示,在國際收支表裡存放在境外的出口收入將被計入對外資本流出項。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通知將“出口收匯”改為“出口收入”。一位銀行人士表示,一字之差意味著外匯管理部門已經將人民幣國際化因素考慮進去,有利於未來企業在境外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表示,試點之後,出口企業能更方便地對出口收入進行使用,還能避免匯率變動的一些風險。
外銀促以人民幣交易
另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恒豐(HSBC)、渣打(Standard Charted)、花旗集團(Citigroup)和摩根大通(JP Morgan)等大型國際銀行,紛紛力促其國際企業客戶與中國交易時改用人民幣交易而非美元。恒豐與渣打對於選擇人民幣結算交易的企業,還提供費用打折等優惠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