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9月8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社評說,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昨接受台灣媒體專訪時指出,經濟合作、自由貿易對許多國家都有很多好處,他並樂見兩岸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因為台灣如果沒有這個協議,要自己走自己的路,對台灣不利,因為這是大勢所趨,也是應該做的事情。希望民進黨能深思李總理的談話,徹底檢討該黨的大陸政策,與馬英九一起,為台灣經濟發展找出永續發展的道路。
社評說,李總理談話可以分幾個重要方向:第一,是有關國際大趨勢的問題:當前世界進入全球化與區域經濟整合時代,各國都在推動自由貿易並循求與他國經貿合作,經濟合作、自由貿易對許多國家都有很多好處。新加坡近年來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目前已經與15個國家完成簽署,像日本、美國、印度等,簽署後都促進了雙邊貿易額和投資的增加,旅遊、航空等交流也都比較順利。
其次,是如何因應國際大趨勢的問題:在面對全球經濟大趨勢,全球競爭愈來愈劇烈的情況下,一國的經濟不能維持現狀,必須致力於經濟轉型,提升競爭力。也就是說,世界各國必須提昇自己的經濟競爭力來因應全球經濟大趨勢,絕不是採取閉關自守的態度,來阻擋世界經濟潮流。
第三,就兩岸簽署ECFA而言:李總理認為,ECFA會對整個亞太區域產生正面影響,兩岸關係緩和,對整個區域都有良性的影響。如果兩岸關係緊張,對整個區域的氣氛,還有信心與投資環境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第四,就台星簽署經濟合作協議而言:李總理表示,新加坡與台灣正在進行經濟合作協議可行性的探討,預估在幾個月之內,便可以比較清楚這個協議將包含哪些課題。台灣如果與新加坡有合作,其他亞洲國家也會慎重考慮是不是應該跟進。
社評說,民進黨應該深思李總理的談話,審慎檢討過去所走的路線。在2000至2008年民進黨執政的八年間,兩岸海基、海協兩會的對話管道始終關閉,許多關於民眾福祉的事,無法透過溝通協商來解決,再加上民進黨政府當時採取的路線,是在政治上與大陸對抗,並在國際上挑戰美國的“一中政策”;在兩岸經貿上採取“圍堵隔離”,以免台灣與大陸的經濟過度相互依賴;在文化及血緣上則採取斷絕措施,以徹底切斷台灣與大陸的淵源,使兩岸關係經常出現緊張狀態。
平心而論,在美國“一中政策”及中共強烈“反獨”下,台灣並無“獨立”的國際空間, 除非與中共來一場台獨戰爭;在大陸經濟崛起而比鄰台灣而居,台灣無法忽略大陸存在的事實。在此客觀情勢下,兩岸應該順應國際和平發展的潮流,在“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前提量下,走兩岸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路線,這才是為台灣兩千三百萬同胞的福祉及後代子孫利益著想的永續發展道路。
孫中山先生曾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在當前全球化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潮流下,擱置爭議、務實協商、維持台海地區和平穩定,兩岸共同發展,為兩岸人民謀福,這才是順應世界潮流下,現階段兩岸應走的道路。展望未來,在台灣內部共識尚未形成之前、在大陸政權尚未民主化且民族主義高漲之際,兩岸敏感的政治問題應該擱置,以免有任何擦槍走火,造成兩岸人民生靈塗炭。
社評說,所以誠摯希望民進黨能深思李總理的談話,重新思考該黨的大陸政策,與馬英九一起推動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兩岸觀關係:也就是在政治面:擱置爭議,務實協商,發展和諧的兩岸關係;在制度面:堅持民主制度,並作為大陸未來發展民主的典範;在文化面,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提升雙方文化的軟實力(Soft Power);在經濟面,ECFA簽署後,強化兩岸經貿合作,並進一步與新加坡等其他WTO會員簽署FTA,這才是台灣永續發展應該的道路,也才是真正愛台灣的具體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