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重啟稀土開採 破中國“壟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28 09:27:58  


稀土開採。
  中評社香港12月28日電/12月20日,接受了日本參股的美國聯合石油集團鉬公司(Molycorp)宣佈帕斯山稀土礦即將恢復開採。業界在評估了該公司生產潛力後,認為只要澳大利亞礦產公司也加入到增產隊伍當中,中國對稀土貿易的“壟斷”不久即將打破。這樣的說法比起前些天的口誅筆伐變了調門,西方國家終於承認只要自己肯生產,中國就壟斷不了。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壟斷”地位這樣被輕鬆打破,中國人還能拿他作為“政策工具”(歐盟貿易委員德古赫特語)來要挾西方世界? 

  誰製造了“中國威脅” 

  據國際在線報道,說起帕斯山,在上個世紀可謂大名鼎鼎。1949年探明的帕斯山礦床礦脈厚度達2.4公里,1951年被Molycorp公司購買後,到上世紀80年代已經成為年產4萬多噸的超大型稀土礦。考慮到當時世界的稀土需求遠小於今天,一個帕斯山幾乎可以滿足整個世界的有效需求。美國在那個時候稀土供應壟斷者的稱號可謂實至名歸。到了2002年,該礦山因為疲於應付加州民眾的一系列環境污染訴訟,開採活動才戛然而止。
 
  需要指出的是,在當年的美國內外,帕斯山的沉寂並沒有引起任何戰略方面的擔憂或輿論的質疑。從環境角度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因為執行了比美國更為嚴格的環境保護政策,早已對粗放式的礦山開掘工作叫停。而從供應角度看,印度、越南、俄羅斯這些潛在的稀土供應國,因為稀土資源供應量過大、相關貿易低價位運行等原因,對稀土開發工作缺乏足夠的興趣。也就是說,稀土資源的擁有者們,無論窮富在當時都沒覺得自己不生產會帶來什麼了不得的“戰略威脅”。而管制一度較為疏鬆的中國稀土,是在無人競爭也無人喝彩的情形下擔當了“壟斷供應商”的角色。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稀土雖然號稱“工業黃金”,其實從市場價格上看說它是“工業蘿蔔”倒更貼切。中國之所以能夠“壟斷”,並不是靠有意的低價傾銷戰略做到的,而是小礦床長期自相殘殺、過度開採造成的。中國以佔全球儲量36%的肩膀,卻擔負了世界95%的需求。究竟是中國的被動獨佔市場是惡意,還是西方世界使夠了、用足了還往家大肆囤積才是惡意?這樣的說辭都會在帕斯山重見天日時煙消雲散,因為只要帕斯山的稀土一朝外賣,整個世界就會知道中國稀土以前的價格對世界工業發展有多大貢獻了,也會看到破除所謂“中國壟斷”是多麼容易而又荒唐了。
中國責任和中國“虧欠” 

  稀土貿易壟斷者的大帽子不分青紅皂白地被扣到了中國的頭上。日本媒體直指中國要引發日本的“產業海嘯”,美國總統奧巴馬則多次在公開場合稱中國的做法“不能理解”。但值得玩味的是,日本用中國的稀土完成了自己20年的戰略儲備,其儲備額超過中國這個原產地,而美國則因為8年的停采,其稀土地質藏量已經與中國接近持平。更讓人不解的是,這兩個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政策的國家反而對中國加強稀土資源綠色開發的策略表示出了難以理解的態度。

  西方如此荒謬的指控,在任何方面都缺乏最起碼的論據。但它仍然變成了2010年一個重要的全球化話題,甚至造成了世界能源期貨和金融市場的波動。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儘管出發點不同,但很多人已經對中國該承擔怎樣的國際責任有了一個過高的期望或者說苛求。

  從2008年開始,長期充當世界引擎的西方世界出現了很多問題,經濟復甦前景不明確和國家債務激增,使得中國經濟的快速恢復顯得有些扎眼。在很多滿腦子“零和博弈”的國家看來,中國的發展與西方世界的失意必然有著某種因果關係:要麼是中國佔了便宜,要麼是中國耍了陰謀,總之西方世界普遍產生了一種被剝奪被損害的負面情緒。在他們看來,中國目前的發展是欠了西方很大人情的,所謂的中國責任和中國虧欠意思比較近似。

  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中國這樣一個能源進口國,怎麼可能去搞能源戰爭?但是在“中國虧欠論”的視角下,這一切就好解釋了。一個有所虧欠的人不想著報恩卻講什麼平等,道德的憤怒已經先於理性的思維給中國定下批評的基調了。中國的“負責任大國”與西方的中國責任論就此分道揚鑣,二者在價值取向的分歧決定了其內涵的完全不對等。這才是稀土爭端不按邏輯進行的原因。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