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祖堯 |
中評社香港1月2日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日前向香港媒體表示,目前的大學教育過於重視排名及資源競賽,忽略對年輕人靈魂的培育,長此以往將會使新一代喪失想像力、人文內涵和慎思明辨的能力。
沈祖堯1日在香港電台發表的《香港家書》中表示,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半年來,他對當今大學教育向功利傾斜的情況感受良多。他認為,當世界各地都高談經濟發展,學者只重視角逐研究資源而非追求知識真理時,未來培育出的年輕人只會是汲汲於利的個人主義者,而非有遠見、尊重不同見解,洞察別人需要的負責任公民。
沈祖堯強調,今天的大學教育更應捍衛人文精神,教導學生明白和欣賞不同文化與哲理,培養他們體察別人的價值與需要的能力。他希望能帶領中大堅守人文精神、創新和批判思維的原則,保存和發揚大學核心價值。
以下是沈祖堯“香港家書”的全文:
達安輝教授:
不經不覺就任中文大學校長一職已經六個月,在過去的半年裡,我學習了不少新的事物,接觸了不少新的經驗,同時亦感受良多。且讓我借此良機,與您分享我的一點看法。
今天的大專教育,與當年您在港大任教,我們當您的學生那個年代,已然大不相同。當年師生共聚,暢談學問與價值、理論與實踐的光景不復眼前。還記得錢穆老師的教誨:“求學與做人,貴能齊頭並進,更貴能融通合一”、“做人的最崇高基礎在求學,求學之最高旨趣在做人”。我曾拜讀周保松老師的《相遇》,他在書中憶及早年與中大老師陳特和沈宣仁的對話,談到人生哲理,生與死、善與惡的交替,在在都令我感慨不已。
全球的大學教育正在急遽改變。世界各國在經濟發展方面爭相競賽;推動學者進行研究的是資源的角逐,而非對知識真理的渴求;社會重視大學排名,以致忽略了培育年輕靈魂的使命;教師的回報主要取決於他們的“生產力”而非學養。凡此種種,都令危機悄然出現。如果這個趨勢持續,世界各國就只會製造出汲汲於利的成品和個人主義者,而非有遠見、尊重不同見解,洞察別人需要的負責任公民。同時,新一代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科學研究的人文內涵,慎思明辨的能力將逐漸喪失。教育的價值也將湮沒。
當國家高談經濟發展之際,我們似乎忘記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仍然有飢民和病人;當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於發展科學、生產食物和藥物,延長壽命之時,德蘭修女的話:“西方最大的疾病不是肺癆或者麻瘋,而是愛的貧瘠”。在今天的大學教育發展藍圖裡,我們應著重科技與人文齊頭並進,符合世界的需要;我們更應捍衛人文精神、教導學生欣賞文化和明白哲理,和培養他們敏於體察別人的價值和需要。奧爾科特說過:“教育是把思想從靈魂解放出來,與外界事物聯繫,並返觀自省,從而洞察其真實和形態。”這才是大學教育的價值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