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時報:民進黨兩岸論述 僅“八字空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01 11:19:19  


  中評社台北3月1日電/中國時報1日社論說,兩岸關係特殊,台灣內部又缺乏充分共識,在論述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時,藍綠政治領袖難免避重就輕,採取相對模糊的政治語言,但語言的功能在於溝通,並藉由溝通取得某種程度的理解,如果政治語言模糊到連自己人都直言“太深奧”,就完全失去論述的意義了。

  社論說,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前在眾人矚目中,於民進黨成立智庫的同時,提出民進黨的“兩岸新論述”:從台灣認同出發,以台灣價值為核心,兩岸必須維持“和而不同,和而求同”,這個“和”就是和平的和。

  蔡英文針對兩岸提出新論述本來就會受到矚目,因為她是民進黨主席,也因為民進黨可能再執政,她的論述方向有很大可能影響兩岸關係,影響台灣發展。只不過令人遺憾的是,蔡英文的新論述里,完全看不出可能的具體方向,從台灣認同出發,以台灣價值為核心,說了等於沒說,不要說從李登輝執政開始,從蔣經國說“我也是台灣人”的那一刻起,台灣認同就已經是國民共識。
 
  社論說,民進黨執著於台灣認同,除了以其為區分敵我的標準外,也依賴其為政治動員的基礎。這種論述最大盲點是:台灣認同早已不是民進黨的專利,更不等於民進黨所堅持的台獨。絕大多數國民都擁有強烈的台灣認同,卻不一定會支持台獨。畢竟什麼才是“台灣利益”,本來就有很大討論空間的。

  其實,兩岸自開放交流起,雙方互動一直都是“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儘管目前在政治體制上雙方確有相當落差,但不論是中華文化的本源、或是過往的國共分合下,在歷史記憶、信仰價值上都還是有相當程度的重疊,這是兩岸關係無法迴避的基本緣由,不是民進黨所主張的台獨或者台灣認同所能割斷的。民進黨願意正視兩岸關係,就不能否定既有的歷史事實。

  五都選舉後,民進黨諸位天王先後提出主張,不論呂秀蓮、謝長廷或蘇貞昌,所言再模糊都比蔡英文具體。呂秀蓮反對“九二共識”,並負責任的提出她主張“九六共識”;謝長廷也提出以“憲法共識”,取代民進黨不認同的“九二共識”;蘇貞昌避開了,但他至少確認生存是王道,民主為基石,從語詞至少看得懂他要繼續兩岸交流,但堅持台灣所信仰的民主價值。請問蔡主席:和而不同是現實,陳水扁至少還提出過“四不一沒有”及兩岸“統合論”,你求的“同”又是什麼呢?是同意“九二共識”還是不同意?如果不同意,民進黨的替代主張是什麼?是接受ECFA還是不接受?如果不接受,民進黨如何後續處理?  

  社論說,身為最大在野黨主席,蔡英文必須更誠懇地認知民進黨是要為台灣負責的,尤其是蔡英文或民進黨是要競逐二○一二“總統”大位的,如果“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八個字就是民進黨二○一二“總統”大選的兩岸政見主軸,請問誰知道民進黨若再執政,在兩岸政策上會有什麼變化或延續?  

  馬英九自就任以來,明確主張兩岸積極開放交流,在台灣主權認知上清楚表態:兩岸在法理上不可能相互承認,但在事實上應互不否認;做法上也明確提出“先經濟,後政治”,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不統、不獨、不武,並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發展兩岸關係,從遠期目標到短期做法,馬政府都沒有迴避。馬政府的主張和做法,讓兩岸關係有效開展,在外交上,台灣甚至在今年可望達到百國免簽證的亮眼成績。

  蔡英文批評馬政府以中國認同、中國價值為核心,走的是“和而要統,和而必統”的路子,卻無視馬政府始終堅持的中國是“憲法”的“中華民國”,又是硬扣帽子的選舉語言。很難想像,一個完全否定“中華民國”、否定“中華民國憲法”,竟能如此理直氣壯地要競逐“中華民國總統”?  

  社論說,身為政治領袖,一言一行都對“國家”人民有深遠影響,既不能逃避自己的信仰,更不能輕忽自己所堅持的信仰落實於政策,就是“國家”發展方向,政治語言可以模糊,“國家”方向卻不能在虛空中打模糊仗。民進黨智庫甫成立,蔡英文的兩岸新論述或許只是一個大原則,民進黨必須更負責任地告訴我們,在這“八字空言”下,將有什麼具體主張和做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