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2日電/食品通脹加劇,對普羅市民影響最大。上月食品整體通脹6.3%,當中以海產升幅最大,統計處數據顯示,紅衫魚由去年平均每公斤56元,今年已加至逾70元,升幅近30%。有漁農批發商指今年鹹水魚產量少,油價上漲也令漁民抗拒出海捕魚,漁獲減少達40%,料休漁期過後海鮮價因產量回升而回穩。
《星島日報》報道,通脹上升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是受食品價格帶動,當中又以海鮮加幅最大,當中鹹水魚更升逾28%,其他海產更升超過25%。統計處數據顯示,紅衫魚今年加至平均每公斤72元,按年升約28%;鮫魚亦由去平均每公斤56元,加至今年73元;石斑由每公斤平均85元,加至108元。
香港海鮮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坦言,今年野生魚受天氣影響致產量減少,油價飈升更打擊漁民出海捕魚意欲,漁獲起碼減少30%至40%。整體成本升20%至30%,市民也因太貴轉吃養殖魚,連帶養殖魚售價亦被扯高。他又指,香港將踏入休漁期,料8月休漁期過後,海產價格有望回穩。香港新界養魚業協進會理事長黎來就則指,淡水魚內銷價上漲,令香港淡水魚來貨價亦上升20%,但料海產售價上升“已見頂”。
港九罐頭洋酒夥食行商會副監事長李廣林指,國內物價上升,令入口食品有加價壓力,主要食品如肉食、蔬菜及雞蛋等成本都上升5%至10%不等。除了大陸輸入通脹因素,租金、人工及交通費都上升,料未來食品來貨價仍有機會上升數個百分點。
茶餐廳東主胡小姐指,去年底至今,食材成本已累積上升10%,當中糖、面粉等升幅最大,今年初曾加價,但由於物價太貴,料下月會再加一點。“很無助,希望鋪租不要再加,物價不要再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