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旺報:人民幣應該一次升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05 08:20:40  


  中評社台北5月5日電/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登場前夕,人民幣一舉升破6.5元關卡,市場紛紛揣測,大陸金融當局可能讓人民幣一次升足10%。不過,人行立即以調降人民幣中間價表態,看來人民幣短期內不會採取一次升足政策。 

  旺報社評指出,人民幣是否應該一次升足,確實值得深思。大陸人民銀行,如同台灣中央銀行,總是藉各種政策工具壓抑匯率,阻撓升值,理由都是“穩定金融”。但2010年歐洲爆發歐債危機,歐元3個月內大貶四分之一,並未造成金融市場崩潰。兩岸政府干預匯價,反而造成市場預期心理,吸引龐大熱錢流入,金融情勢看似穩定卻暗潮洶湧。人民幣自2005年7月實施匯改以來,將近6年才升值20%,給了熱錢充分的時間匯入,與今日揮之不去的通膨壓力有極大關係。 

  大陸採取管理浮動匯率制,其他實施此類制度國家,除俄羅斯及新加坡外,外匯儲備都不高。該制度主要優點在於可防範外匯流失,萬一面對爆發貨幣危機風險,可以為央行採取干預措施減緩風險發展爭取時間。然而,人民幣緩慢升值的後果,不但招來長期性的投機資金,也延宕了壓制進口成本的時機。表面上看來,經濟持續成長,金融似乎穩定,但付出通貨膨脹的代價。更何況當前中國正要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的低估不但大幅壓低了進口擴大的步調,也無助於調節居高不下的外匯儲備。 

  大陸在匯改之後,最近5年貨幣供給量M2年增率,平均達到近20%的水準,超過人行16%的目標。雖然流竄的資金不見得是因外匯而起,但是對於升值的預期,確實對貨幣乘數有推動的效果。銀行貸放政策,與資金需求有直接關係,投機資金因升值預期湧進之後,就會刺激國內資金的需求。 

  中國堅持緩步升值,經濟風向球在出口以及出超主導下,拖延了降低出口及擴大進口的時機。2010年下半年人民幣再度吹起升值的號角以後,2011年第1季出現經常帳赤字,M2的年增率才得以緩和下來。所以,壓抑升值的速度,其實是以民生為代價,支付了外貿的成長,以及金融當局所擔心的“穩定”。 

  人民幣與新台幣都沒有經歷像歐元一樣的狂貶風暴,那麼所謂的金融穩定,是為了維繫經濟整體承受能力,或只是反映了金融當局本身應變能力的不足?在這個政策的處理上,兩岸的中央銀行倒是不謀而合。 

  反對匯率一次升足的言論,認為會搞垮金融市場。日圓在1985年廣場協訂後,1年內狂升了40%,但是通膨不增反減至0,直到1992年才回升至4%左右,與美、英、德等國的通膨一樣,只是反映了經濟的景氣。日本的經濟成長、股市以及資金需求,也都是到在廣場協訂5年後的1990年,才達到當時的高峰。從日圓的例子可知,快速升值不見得會摧毀金融市場,也不會帶來立即的經濟泡沫。台灣在1987年時採取管理浮動匯率制,央行讓美元兌台幣從38元緩步升值到25元,投機資金湧入炒匯、炒股也炒房,對台灣的民生造成莫大的傷害。中國如果要避免類似的民生災難,就應該慎重考慮一次升值的可能性。 

  一次升足不但能消弭市場的預期心理,也會遏阻短中期內大幅升值的機會,對調整進口成本助益甚大,更對推動人民幣區域化影響鉅大。如果人民幣一次升足,將會帶動亞洲貨幣全面走升,國際資金可能轉向貨幣低估的國家,也可以化解熱錢盤踞中國金融市場的問題。 

  今日國際經濟密切相關,匯率是經濟的櫥窗,也可以是經濟的動力。中國如果能以智慧處理人民幣的升值問題,不但會緩和內部經濟的壓力,也會產生國際金融上的效益。一次升足人民幣的匯價,可能比慢半拍的升值,更能避免重蹈新台幣的覆轍,也更能讓人民幣加速走向國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