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2日電/據韓國媒體報道,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昨日開始訪問中國,最初有不少猜測來訪的是被視為金正日接班人的金正恩。環球時報發表社評說,朝鮮領導人每次訪華受到世界超尋常的關注,并不僅是因為它的“神秘”,人們更多是想從中摸出點朝鮮政策動向的脈。
社評指出,在經歷了“天安”號事件和延坪島炮擊的緊張對峙之後,半島局勢現在很微妙,又恰逢朝鮮“世代交替”,這或許是一個契機。如果韓媒的猜測屬實,相信中國領導人會和來訪的朝鮮領導人聊很多重要話題。
金正日去年兩次訪華,若再算上這一次,如此高的頻率在外交中是罕見的。可以想見,開放的、經濟發展成績斐然的中國,帶給朝鮮領導人的一定是“正影響”。
世界應該慶幸,在國際社會和朝鮮之間,中國這個通道一直沒有關閉。中國和朝鮮最高層的有效溝通,對緩解半島局勢有利,對東北亞和平有利,它是動輒陷入惡性循環的朝鮮半島局勢的一個“平衡杆”,正是因為有這個“平衡杆”,半島那麼多次在“懸崖邊舞蹈”才沒有失足掉下去。
朝鮮半島的僵局在核問題上打了個死結,但解開這個死結的活扣未必是“核”。朝鮮當局最擔心的是安全,但要徹底擺脫安全的困境,又只能是朝鮮在經濟上站立起來,基本解決溫飽問題。如何在保證政權穩定的前提下,實現國家的發展,是朝鮮當局追求的最大目標,也應是根本破解半島僵局最現實的切入點。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這麼看。美國和韓國現在的對朝遏制政策表明,它們似乎將朝鮮現政權視為其國家發展的障礙,而不是可能的推動者。也正是在長期的敵意和孤立之下,朝鮮才在“先軍”還是“先經濟”之間來回反複。
大概不會有人否認,一個“貧窮”、“封閉”、“反複無常”的朝鮮是埋在東北亞的一顆地雷。中朝關係的“特殊性”決定了,中國在幫助朝鮮走上穩定發展道路方面能發揮更大作用,也承擔一定責任。實際上,只有帶動包括朝鮮在內的周邊國家富起來并穩定住,中國才能稱得上是真正意義的大國。中國的態度一以貫之,中國不想,也不會回避幫助朝鮮發展的責任。
但中國一家拆不掉這顆雷的引信。在公開場合,我們常能從美、韓、日等國口中聽到“中國作用至關重要”的話,但每次中朝高層有機會見面,它們又總是希望中國對朝鮮施加壓力,讓朝鮮局勢朝著只對它們有利,而不是有利於解決半島問題的方向發展。這些國家的媒體還時不時說一些風涼話,讓人們感覺到從它們那裡傳來的是一股股“反勁”。
美韓等國必須明白,如果想讓中國作用見效,最重要的是要為拆除引信創造更有利的條件。而中國要是一味跟著它們一起向朝鮮施壓,中朝這條寶貴的通道或許早就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