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德將關閉核電站 挑戰世界核能戰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6 21:59:13  


  中評社香港7月6日電/美國世界日報6日發表社論說,德國作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將在2022年前關閉境內所有17座核電站,成為西方發達工業國家中第一個放棄核電的國家,這一決定對西方國家和核電的發展,帶來難以預估的重大衝擊,也給全球反核力量注入了強心劑。為了凸顯這次關閉決定的慎重性,德國採取了十年計劃。

  首先,在日本福島核電站洩漏危機發生後,被暫時關閉的七座在1980年之前投入運營的核電站,立刻執行永久關閉,剩下的十座核電站將在2021年以前關閉;但如果新能源無法滿足用電的需要,其中三座核電站可能需要多運作一年。很清楚,原來積極支持發展清潔核能的梅爾克,最終改變初衷,支持關閉,是在德國民意和政治現實的雙重壓力下做出的,而“日本核電站危機是觸發劑”,用梅爾克的話說,“日本改變了一切”。日本福島核電站危機發生後,德國民眾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核運動,要求政府關閉核電站。民眾的決心不但體現在上街遊行,也體現在地方選舉的選票之上,梅爾克領導的執政黨在巴登-弗騰堡州的選舉中落敗,失去了維持60年的執政權,敲響2013年全國大選的警鐘。

  社論說,事實上,25年前,在前蘇聯車諾比核電站發生核電站洩漏事件後,德國已經掀起反核電站的民間運動風潮,但日本福島核電站危機的慘狀通過電視鏡頭,每天呈現在民眾眼前,示威抗議在某種程度上就變成了一種大多數德國人的共識,從而推動了反核電站運動的實質性進展。

  問題是,在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的大形勢之下,核電站是目前擺脫對傳統石油煤炭等依賴、高效率提供電力資源的一個低成本解決方案,關閉了核電站,德國的經濟競爭優勢是否還能保證?而且,另一事實是,雖然核電站只要不發生問題,它就是最清潔的能源,但一旦出現危機,它又是最大的污染源,德國人決定不再圖僥倖。因此,德國即刻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它必須在短短的十年中,投入钜資,找到既安全又可以負擔的清潔能源與再生能源,來替代核電站提供的那部分能源供給。因此,此舉等於是德國向發達國家發出了競賽書,德國將全力投入研究開發,找到低成本的新綠色能源,足夠負擔經濟產業的需求,以綠色能源的帶頭羊,再造德國經濟和科技發展的輝煌。

  德國這次關閉核電站的決定,首當其衝將對美國、日本和鄰居法國,產生巨大的衝擊。眾所周知,日本與德國同質性很強,但德國就是能做出不同日本的決定。在戰後反省日本問題上是如此,如今在核電站問題上,又是如此。按理說,日本在福島核危機之後,最應該凝聚共識,廢掉核電站,但事實剛好相反,不僅核電站沒有問題,甚至連危機的始作俑者“東京電力公司”,也拒絕一些股東的提議,繼續經營核電。現在,德國的關閉決定,把日本推上了尷尬的境地,也將鼓勵日本反核運動,再度升高對抗的熱度。而在美國,奧巴馬總統上台之初就提出了大力發展核電的能源戰略,在今年的國情咨文中,更承諾力爭在2035年讓美國80%的電力供應來自清潔能源,為此白宮尋求追加350億美元貸款,以確保啟動新的核電建設項目。

  但是,日本福島核危機在先,德國廢核決定在後,兩個衝擊波,嚴重打擊華盛頓的核電戰略,同時,德國人置死地而後生的一搏,可能在新能源的開發上,領先美國,對美國的地位,形成巨大挑戰。而法國作為核電大國,又是德國的鄰國,受到即刻的衝擊最大,在某種意義上說,德國的關閉決定,等於給法國民眾的反核運動燒了一把火。

  社論說,不管如何,從短期來看,德國的決定不會引發西方國家的關閉潮,但將影響他們的核電戰略,激發起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開發熱潮,最終影響世界發展進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