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明是反馬仇馬,卻又不老實說反馬仇馬,這是宋楚瑜左支右絀的原因。 |
中評社台北7月29日電/欲解釋宋楚瑜這些日子裡的大動作,應先看明年一月的二合一選舉對台灣未來有何意義。
宋楚瑜說,將以親民黨當選三席“立委”在“立院”組成黨團為目標。但親民黨之能否成立三人黨團,未必是這次選舉能否影響台灣未來的政治槓桿。
聯合報社論指出,這次選舉的主要意義是在:現行“國憲認同/兩岸政策”的“全局路線”是否仍要繼續,或者改變為另一套截然不同的“全局路線”,而馬英九及蔡英文是這兩套迥然而異的政策路線的代表人。因而,這次選舉對台灣未來的最大意義,在於是否要改變“全局路線”,亦即是否要換“總統”,並使當選的“總統”能透過“立法院”執行其“全局路線”,而不在親民黨能否在“立院”成立三人黨團。
基於此一看法,宋楚瑜若是參選“總統”,欲對“全局路線”發生影響,則他無論怎麼做,皆有正當性。但他若不能對“全局路線”提出超越馬蔡二人的主張,卻作出要攪動“全局”的姿態,或以成立“三人黨團”(不論後來能否成立)為目標,最後則因而產生了顛覆全局的效果,那即未必具有正當性。因為,“全局”存廢的問題,大於親民黨能否成立“三人黨團”的問題。除非“顛覆全局”就是宋楚瑜的真正目標,否則,若以“顛覆全局”交換“親民黨三人黨團”,這豈符合比例原則?
親民黨成立“三人黨團”有何作用?是要如在台北市議會選民進黨周柏雅為副議長?或是要如在“立院”護航陳聰明出任“檢察總長”?還是要繼“扁宋會”後再演出“蔡宋會”?倘若親民黨的“三人黨團”仍然演出此類的“關鍵少數”,將對“國家”社會的“全局路線”有何意義?且倘因此而“顛覆全局”,改變了“全局路線”,是否亦是宋楚瑜的真正追求?
明明是反馬仇馬,卻又不老實說反馬仇馬,這是宋楚瑜左支右絀的原因。宋楚瑜可以選“總統”,只要他發動連署,綠營選民就會自動自發地成全他,將他送上壘,輕而易舉;而選舉的結果,不論蔡上或宋上,皆可實現反馬仇馬的目的。但宋楚瑜卻不會選“總統”,因為他要拉的仍是泛藍的票,若參選“總統”表明志在“顛覆全局”,則宋將成泛藍公敵,恐連“三人黨團”也不必選了。何況,親民黨“遍地烽火”式地提名區域“立委”,已經公開言明只是“破壞組”,不在當選,而在攪局。
宋此時的情緒是反馬仇馬,他卻不可能否定馬英九在“全局路線”的大體成就;然而,倘若親民黨也認為馬英九的“全局路線”大體正確,則為了成立“三人黨團”,擺出這種不惜掀桌鬧場、玉石俱焚的架式,正當性何在?合理性何在?宋楚瑜可以不悅金溥聰,但那與應否掀桌鬧場、顛覆全局是兩回事。
社論認為,宋楚瑜擺出的姿態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也就是欲在“總統”大選或“立院”選舉“拖垮馬英九”,來換取他的“三人黨團”。他的手法是分裂泛藍、掐住馬英九的脖子;其必然的效應則是有利於蔡英文及民進黨,因此就可能造成蔡上馬下或“立院”易手的結果,亦即改變了大選後台灣“全局路線”的掌舵者。絕不是說宋楚瑜不能支持蔡英文,正如無人可以反對“扁宋會”;但宋楚瑜必須說明,在全局思考上,為何他認為應當“拖下馬英九”及“拱上蔡英文”?難道他認為以“親民黨三人黨團”換來顛覆台灣“全局路線”的後果,也是正當合理的政治買賣?
當然,宋楚瑜也可能進一步與馬英九作路線區隔,提出他的“全局論述”;日前已放話稱馬英九“不統”,親民黨可主張“統一”,欲藉此吸引老兵票。然而,宋楚瑜難道只憑“三人黨團”就想主張“統一”?而倘若最後造成馬下蔡上的結果,則蔡的“國憲認同/兩岸政策”難道比馬更接近“老兵”的思考?這豈不是自欺又欺老兵?
何況,最極端的情況將是:國民黨失去了“立院”多數,也拖垮了馬英九,但親民黨的“三人黨團”也未選上。
馬英九的表現當然未盡如人意,蔡英文的表現亦有可以肯定處;二人的差異或許不在形象,而是在“全局路線”。宋楚瑜若是競選“總統”,勝過馬蔡,即可掌握台灣未來的“全局路線”;但若不能,他即應在國民黨及民進黨兩條“全局路線”中作出判斷,亦即必須在馬蔡之間作出選擇。這是每一選民在明年一月大選皆須面對的抉擇,宋楚瑜不可能自外於此,“三人黨團”也不能沒有“全局路線”。
社論提醒,明年的選舉,全局路線大於個人恩怨,大於二點四億,大於三人黨團。絕非說宋楚瑜不可有顛覆全局、拖垮馬英九的想法,而只是說宋楚瑜必須想清楚他是否真要追求這種後果。如果宋楚瑜要的只是三席“立委”,而不是要顛覆全局,其實不必如此翻天覆地,而應有其他軟著陸的途徑。
宋楚瑜不選“總統”而想要拖垮馬英九,它的效應其實與宋楚瑜若參選“總統”而拖垮馬英九是完全一樣的。那麼,宋楚瑜何不選“總統”?因為,宋不選而拖垮馬就是蔡當選,但宋參選而拖垮馬卻也有可能是宋自己當選;此就台灣未來的“全局路線”言,看來還是有差別的。
宋楚瑜反馬仇馬的情緒,不可淹溺了他慎擇台灣未來“全局路線”的理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