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日電/甘肅省文物保護維修研究所近日在對因泥石流災害損壞的舟曲縣石門溝棧道遺址和北宋摩崖石刻進行保護工程勘察時,新發現3處北宋摩崖石刻,使石門溝北宋中期摩崖石刻增至4處。
新華社報道,從甘肅省文物保護維修研究所了解到,此次新發現的3處石刻均分佈在石門峽東崖崖面上,與西崖題記相對,下距河床5-12米,從南至北豎向排列。因常年遭受風雨侵蝕,表面苔蘚覆蓋,字跡多漫漶不清。據圖像辨認,這些石刻被初步認定為北宋中期摩刻。
其中,第1處文字面積約1平方米,共26字,標明紀年為“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簡要記載了福津縣“手分嚴慶”、“作頭葉文政”監修石門峽棧道之事;第2處文字面積約0.5平方米,豎刻4行,每行約10-12字,其內容也是修造棧道紀事,紀年為“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第3處線刻一鴨形圖案,未見紀年。
據了解,在這次新發現之前,舟曲縣曾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在石門崖體東壁高出河床0.9米處發現北宋皇祐四年摩崖題記1處,鐫刻楷體陰文100餘字,記載了皇祐四年十月尚書屯田員外郎兼判階州事朱處仁一行,經石門溝棧道巡查峰貼城平定關、武平沙灘等關隘城寨的情況。
甘肅舟曲先後發現的4處摩崖石刻,均屬宋仁宗皇祐四年至嘉祐四年間的作品。這些石刻不僅是研究甘肅南部古道交通、文化交流和茶馬交易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北宋時期中央和地方民族關係的第一手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