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0日電/繼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盤受損事件後,故宮昨日再次爆出文物受損事件。據財新網報道,知情人士爆料稱,由故宮博物院宮廷部負責保管的清宮舊藏木制屏風,日前在文保科技部進行修復時被水浸泡後受損。該事故發生後,文保科技部一直隱瞞不報,直到哥窑瓷器損壞事件曝光後,才將此事向院方報告。
接連發生的文物受損事件,讓人們心生疑問:那些長年深居庫房不見天日的館藏文物,是否得到了妥善保管?
文保“學問”多:一級文物住“單間”,移動文物須穿防滑平底鞋。
受損皆因未按規範操作
故宮文物受損事件傳出後,在國內文博界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在採訪中發現,很多文博場館工作人員都顯得相當謹慎,被問及館藏文物保護管理的相關話題時,多以“時期比較敏感”為由避而不談。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說,故宮博物院是國內藏品數量最多、等級最高的博物館,雖然最近出了一兩次損壞事故,但不能就此認定故宮的文物保護水平不行。“從目前公布的信息來看,文物的受損原因都是沒有按照規範流程來操作。以那件哥窑青釉葵瓣口盤為例,按規範操作的話,從文物出庫到儀器檢測,所有需要與文物發生接觸的環節,都應該由保管部的專業人員親自操作。只留檢測人員在現場,這顯然不合適。”
談及剛剛曝出的“清宮木制屏風遭水浸泡”一事,該人士表示,由於具體細節沒有公布,尚不清楚是操作意外,還是修復過程中使用了錯誤的方式方法。一般來說,文物修復的前提是必須保證文物的絕對安全,堅持“無損、可逆”的原則。“學界一直反對在文物修復中使用不成熟的技術或化學制劑。在實際操作前,必須要在相同材質上進行模擬試驗,像木質屏風這樣對濕度很敏感的文物,被水浸泡後很容易變形。”
瞞報比損壞更可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