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8月12日電/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最近內憂外患,不僅對手陣營給她“空心蔡”封號,連黨內同志也批評她的兩岸政策太抽象;如今連被視為選舉大菜的十年政綱,也被扁辦前主任陳淞山吐槽可能只是“空心政見”。
聯合報分析文章指出,面對各方質疑,蔡英文的反應堪稱一絕。她表示,兩岸經貿牽涉專業層次,“有些事要執政時才能處理,等時間到了就會說明。”但選民要問:距離明年“總統”大選投票日僅剩五個月,這樣還不算“時間到了”?選前不說清楚,選民又怎會放心讓你“執政時”處理?
民進黨人士的反應也同樣令人搖頭。當民調顯示近四分之三的選民不清楚蔡英文的兩岸政策,還有人以“雙英”民調仍在拉鋸,推導出“兩岸政策非二○一二決戰點”的結論。為蔡英文辯護的人何不想想:如果蔡英文提出明確的兩岸政策,吸引更多中間選民,豈非可以打破藍綠僵局,與馬英九拉開差距?
蔡英文強調“黨內對兩岸政策看法大致一致”,如果對選民不清楚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都還滿不在乎,甚至自我感覺良好,以為可以蒙混過關、贏得選舉,恐怕大錯特錯。
作為挑戰者,蔡英文本來就有義務提出清楚的政見,讓選民抉擇。尤其她曾表示,民進黨若能重新執政,中國政策一定比首次執政時更穩定、更有可預測性,且不會是鐵板一塊,但若連具體的政見都不可得,何來“更穩定”、“更有可預測性”可言?
“總統”不是哲學家。民眾想要了解的兩岸政策,絕不是空泛虛玄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而是現在的交流會不會繼續?已經簽署的ECFA會不會中止?蔡英文若不想被叫“空心蔡”,這些現實的問題,絕對無從迴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