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8月24日電/台灣工商時報24日發表社論說,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昨天公布了“10年政綱”的兩岸政策相關篇章,其中對涉及兩岸關係重大事項的表述內容,採取了“模糊”、“迴避”的態度。設若蔡英文明年當選“總統”,並將此一政綱付諸實行,則台灣發展的前途也將一併陷於“模糊”。該政綱所帶來的“台灣前途不確定”疑慮,其實正是最令人擔心之處。
社論說,蔡英文兩岸政綱的“模糊策略”,主要表現在有關“九二共識”和“ECFA”兩部分的論述之上。對於九二共識,政綱內容不置可否,蔡英文則以口頭補充說,九二共識並不存在,因而也就沒有接不接受、承不承認的問題。這樣的說法,其實是一種“迴避”,意在淡化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的事實。惟較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民進黨這次也同時淡化了“台獨”的色彩,讓人感覺該黨終於逐漸認清現實,其立場並非僵化頑固。
對於ECFA,該政綱主張依民主程序,並在WTO架構下,作後續實行。蔡英文則補充說,ECFA已完成簽署並開始實施,已是既成事實,也是台灣對外之協議,因此民進黨若重新執政,將遵循民主程序、國際規範,處理ECFA相關事宜。其言下之意,是民進黨可以接受及續行ECFA。這本來是民進黨在立場上“趨向實事求是”的一大進步,但因政綱內容對這方面附加了太多條件,亦使ECFA的前景蒙上了濃重的陰影。
社論說,綜合來看,民進黨之不承認九二共識,其實就是ECFA後續實行的最大障礙。回顧過去,ECFA之所以能在2010年順利簽署,乃是因為事前兩岸雙方共同承認九二共識,因此而具備政治基礎。無可諱言地,ECFA的本質就是“政經合一”,將來如果九二共識不被認同,ECFA能否存續下去,會是一個大問號。
觀察蔡英文所發表兩岸政綱之所以刻意淡化九二共識,其動機似乎也是為了解開ECFA的“政經連環套”,讓ECFA走上“經濟歸經濟”的道路,不再受到政治因素的框限。但這樣的思維,在當前兩岸政治的現實環境下,其實是一種“賭注”,結局難蔔。換言之,它將會把ECFA的存續與否和台灣發展的前途,都一起賭下去。
社論說,任何一個國家領導者的政策大方向,都必須明確和“可預測”,否則會讓舉國上下處在“不確定”的情境下,那就談不上投資興利和安居樂業。蔡英文對兩岸問題所採取的“模糊策略”,自然會讓民眾擔心“國家前途何去何從”。但願這不是民進黨過去“逢中必反”的另一種包裝,而是邁向“建設性調整”的第一步。往後如能改變過去的“一味強硬”,而改採“迂迴調整”的作法,就會讓人們樂觀預期,該黨下一步兩岸路線也許會更往中間靠攏。當然這在當前只是一種期望而已。
除此之外,蔡英文發表的兩岸政綱還有一項很有討論餘地,就是刻意強調“和世界一起走進中國”,也就是先結合國際資源,再一起進軍大陸市場。這樣的表述,字面上合乎邏輯,也是國際經濟戰略的選項之一,原本無可厚非。只是,蔡英文未來即使有機會執政,台灣掌握國際經濟資源的能力究竟有多少,乃是一個關鍵問題。如果無法在實際執行上掌握充分的國際籌碼,則前述戰略就會成為空談。
蔡英文今年以來多次的外訪,行程中並未凸顯其與國際經濟圈的聯繫關係,因而人們不免質疑,民進黨將來即便有機會上台執政,其所能調動的國際資源,真能超越當前執政的國民黨嗎?反之,假若蔡英文外訪時,能夠積極拜訪國際大企業,或勤於和外國政治人物討論台灣外簽FTA事宜,則或許民眾在這方面的疑慮會減少許多。
社論說,還有,民進黨以國際為前提和主軸的經濟戰略,亦可能會衝擊當前兩岸經貿體系裡已建立的“兩岸特色”機制,致使大陸執政當局徹底排除目前對台灣的優惠性考量,轉而以“完全對等”的國際慣例來處理兩岸經貿關係,屆時大陸對台開放多少,台灣就要同樣對陸開放多少,甚至連大陸農產品和勞工也難免要開放進來。這樣的開放,對台灣經濟必定造成極大的衝擊,也將成為台灣發展前景的一大考驗。對此,我們認為蔡英文應該秉持負責的態度,好好對總體政經算計一下“損益表”,千萬不要為了政治上的面子,而損傷台灣經濟的裡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