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0月3日電/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是同世代的政治人物,第一次台灣省長選舉,兩人是競爭對手;國親合作,兩人共同扮演推手角色。馬英九成為泛藍共主,大老們被冷落,吳宋委屈並無二致,但如何處理、面對,會讓兩人的歷史定位大不相同。
聯合報新聞分析文章說,宋楚瑜二○○○年脫黨選“總統”,二○○四年“連宋配”,二○○六年選台北市長,根源都是“不滿”和“委屈”,不滿有能力卻被打壓,委屈有實力不被重用,於是一戰再戰,屢敗屢戰。
此次宋楚瑜重出江湖,不滿的和委屈的對象換人,邏輯仍是那一套。
放眼台灣政壇,吳伯雄無疑是最適合拿來作為與宋楚瑜當對照組的政治人物。
論青年才俊,比行政能力,算黨政經歷,吳伯雄都不在宋楚瑜之下,而吳伯雄的從政經驗,也跟宋楚瑜一樣有“委屈”和“不滿”。
爭奪台灣省長位子敗給宋楚瑜,吳有不滿,黨主席被奪走且遭冷落,吳有委屈,但他面對的方式卻與宋不同,至少表現出來“可拋下不滿、以大局為重”的態勢。
吳伯雄向泛藍喊話,無論結果如何,都讓自己坐穩“精神領袖”的位子。
而宋楚瑜執意參選到底,最後可能的結局只有三種:一是宋完成“史上最大逆轉”,取得“總統”大位;二是馬蔡其中一人勝出後,決定重用宋楚瑜。
第三種可能結局,是馬蔡勝出後更確立藍綠對決格局,把宋楚瑜掃進台灣政壇的歷史灰燼里,宋楚瑜不但無法取得政權,親民黨卻逐漸被邊緣化。
哪一種結局實現的機率最大?答案其實很明顯,只是任性的人,自己永遠看不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