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0月11日電/瑞典皇家科學院10日把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兩位美國經濟學家沙金特(Thomas Sargent)和席姆斯(Christopher Sims),以表彰他們“在總體經濟學中對因果關係的實證研究”,他們的研究也為現代總體經濟分析奠定基礎。
國內生產毛額(GDP)和通膨如何受升息或減稅等暫時性因素影響?如果一國中央銀行永久改變其通膨目標,或政府修改其預算目標,又會如何?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兩位得主,已發展出方法回答這些問題,以及經濟政策和GDP、通膨、就業和投資等不同總體經濟變量之間的因果關係。
台灣經濟日報報導,當前各國政府和央行正苦思如何避免經濟重陷衰退,他們的研究也格外受矚目。
沙金特的研究以理性預期假設為中心,也就是假設人們會利用可獲得的資訊,並把持續更新且重新解釋的資訊,做為預期的基礎。他說明了結構總體計量經濟學可用來分析經濟政策的永久改變。此法可應用在研究總體經濟關係,看家庭和企業如何隨經濟發展調整預期。席姆斯則發展出一套以“向量自我迴歸”(VAR)模型為基礎的方法,分析經濟如何受經濟政策和其他如升息等因素變動的影響。
皇家科學院指出,雖然沙金特和席姆斯是各自獨立進行研究,但其貢獻在許多層面上是相輔相成的。兩位得獎者於1970和1980年代的研究,啟發全世界許多研究者和決策者,並予以採用。他們發展出的方法,在總體經濟分析中是重要的工具。
席姆斯在獎項宣布後接受電話訪問,他說自己使用的方法及沙金特開發出的方式,對於從混亂狀況中理出頭緒非常重要。
經濟學獎委員會打電話到他家時,他還在睡覺。其實電話打了第二次他們才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