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8日電/隨著德法兩國就加強歐元區財政紀律等深層次改革達成初步一致,國際社會對8日晚間開幕的歐盟峰會充滿期待,持續兩年之久的歐債危機再臨關鍵節點。
新華社報道,值此敏感時期,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近日接連對歐元區國家及其救助基金乃至整個歐盟發出降級警告,在歐洲引起“眾怒”,背後是否另有用意耐人尋味。
時機選擇惹人疑
標普的這一舉動並不陌生。歐債危機中,每逢歐盟和歐元區召開會議的前後幾天,評級機構幾乎都會像幽靈一樣現身,擾亂解決危機的步驟。
今年2月4日歐盟峰會的兩天前,標普將愛爾蘭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下調至A-;3月11日歐盟特別峰會的4天前,穆迪將希臘的主權信用評級從Ba1下調至B1;3月24至25日歐盟峰會期間,惠譽將葡萄牙的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至A-;6月23至24日歐盟峰會的10天前,標普將希臘的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至CCC級;7月21日歐元區特別峰會4天後,穆迪將希臘國債由Caa1級直降三級至Ca級;10月23日歐元區峰會的4天前,穆迪將西班牙的長期主權信用評級降至A1級;8日晚間開幕的歐盟峰會兩天前,標普又上演了如今的這一出。
奧地利央行行長諾沃特尼將此次評級行為描述為“帶有政治目的”。歐元集團主席、盧森堡首相容克也對標普的舉動提出嚴厲批評。他在德國廣播電台發表講話時說,評級機構的判斷是“過分誇張和不公正的”,歐元區正在努力恢復秩序。他認為不要過於相信評級機構。
容克還說:“標普的這一舉動對於正在努力削減赤字的國家來說無異於‘一記重拳’。我不禁要問,評級機構的決定真的是恰巧趕在歐盟峰會之前‘從天而降’嗎?這絕不是一個巧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