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建局在油尖旺區的第10個重建項目,位於豉油街與山東街之間的新填地街西側。(香港文匯報) |
中評社香港2月11日電/舊區“劏房”問題嚴重,甚或加重重建成本。市區重建局昨日宣布斥資17.6億元,啟動旺角新填地街涉及20個門牌的重建項目,受影響的一列舊樓約50年樓齡,樓宇嚴重失修,石屎剝落致鋼筋外露,原本估計範圍內住有約300戶家庭,惟昨日凍結人口調查後發現,“劏房”、“棺材房”處處,部分單位更“一劏七”,單是“劏房戶”已近300戶,預留10.23億元收購及安置成本有機會“超支”。
該重建項目位於旺角豉油街與山東街之間一段新填地街的西側,受影響大廈多數是50、60年代興建,樓宇失修導致天花石屎剝落,鋼筋外露,殘舊不堪,影響樓宇安全。市建局指出,範圍內有不少“劏房”單位,還有兩間“一樓一鳳”和一個集團式經營的賓館,地舖多數為經營逾20年的五金店。有商戶表示,不少老業主相繼身故,其兒孫賣掉單位後,新業主甫接手便進行“劏房”工程,“不時有車來做‘劏房’工程,情況很誇張”。
逾100職員“凍結人口”
市建局表示,由於“劏房”設於私人物業的單位內,須經由單位鐵閘才能進入“劏房”,故局方在公布計劃前,只能粗略估算總戶數達300戶。100多名市建局職員昨日在重建項目內的樓宇進行凍結人口調查,以確定住戶數目,結果顯示單計“劏房戶”已近300戶,相當於局方預期的總戶數,不少單位“一劏五”,甚至“一劏七”,亦有單位在廚房範圍間房或改建為“棺材房”。市建局發言人指出,由於受影響戶數遠較預期多,料會增加收購安置成本。
市建局執行董事(行動及項目監督)林志良表示,該局將於短期內舉行簡報會,向受影響的業主和租客講解審批程序,以及物業收購和補償安排。
房租戶盼配公屋
逾60歲的鄧劉南,與妻子租住該處一個面積約50方呎的“劏房”。他表示,以1,300元租住單位3年,雖然要與其他住客共用洗手間和廚房等設施,但租金便宜,同區相同面積的單位叫價起碼逾2,000元,憂慮賠償不足以租住同區其他單位。他稱樓宇已十分殘舊,漏水問題嚴重,擔心樓宇安全,盼獲安置公屋。
無兒女的葉鑽好年屆81歲,獨居一個面積約60方呎的“劏房”約3年,月租連電費約1,300元,“這個價錢很難在這區找到第二個地方”,盼獲原區安置公屋。至於80歲的方伯租住該處一個床位逾40年,“由月租25元,加價至今天的300元”,他雖然憂慮賠償金不足以另租別處,但樓宇樓齡已高,十分殘舊,故也支持重建,盼獲“上樓”(安置公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