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6日電/吳敦義剛從大陸海南“博鰲論壇”歸來,台灣政壇上隨即傳出他將於“五‧二零”就職前訪問美國的消息。儘管台“外交部”予以否認,但由於吳敦義至今仍是平民身份,其訪美活動也就是民間活動,有可能會繞過“外交部”安排。因此,儘管“外交部”予以否認,但他訪美的消息未必是空穴來風。
新華澳報今天刊登富權的文章說,實際上按照馬英九的兩岸及國際戰略安排,確有加強台美關係的需要,故而台灣高層訪美就是一項最佳的宣示及探討的形式;而馬英九因是現任“總統”,,無法親自出“馬”,由現時仍是平民身份,但即將就任“副總統”的吳敦義代而“行”之,就是最佳的安排。而吳敦義將是以應美國胡佛研究所的邀請,以“副總統”當選人身份前往進行演講的方式實現訪美,就既是“民間外交”,也是“準官方外交”,將能展現馬政府的“外交休兵”與“靈活外交”相結合的“外交藝術”。
本來按照中美之間的約定,台灣在職正副“總統”、正副“行政院長”及“國防”或“外交”首長等具有“主權”象徵意義的官員,不能正式訪問美國,而吳敦義目前的身份則較為特殊,既是“副總統”當選人,具有“主權”象徵意義,可以承擔代表馬英九的任務;但他又尚未正式走馬上任,且已在“總統”大選中辭去“行政院長”,因而只是一介平民,這就為他訪美創造了既便利但卻又具象徵意義的有利條件。而他倘若在“五二零”就職前可順利成行,就將創下登陸之後又訪美的新紀錄,更宣告美中台三角關係新紀元的開始。
實際上,吳敦義在出席“博鰲論壇”期間,就除了曾與大陸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晤,完成為馬英九傳話的重大任務之外,還曾與澳大利亞、菲律賓、新加坡等國在任或卸任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會面,就已創造了“候任副元首”的“外交”經驗。這次訪美倘能成功實現,則是進一步昇華。這就難怪,通常被視為“馬家軍”重要成員的國民黨籍“立委”吳育昇指出,在全世界都呈現緊張、對立之際,吳敦義可在赴大陸出席“博鰲論壇”後又訪美,顯示台海關係呈現歷史空前的善意互動。吳育昇還表示,台海關係穩定、善意互動,符合美國在國際戰略中的台海安定的策略,也符合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大戰略方向。從台海關係、中美、台美關係來看,都符合國際利益,對於吳敦義可登陸又訪美的互動,要正面看待。
當然,儘管吳敦義目前只是一介平民,但畢竟已是“候任副總統”,倘是在過去李登輝、陳水扁時期,必會遭到北京狙擊。但由於承認“一個中國”的馬英九就職後,推行“外交休兵”政策,不但是停止了李登輝尤其是陳水扁的種種破壞中美關係的習劣活動,而且也不與北京爭奪“外交”資源;北京為了默認並鼓勵這種做法,而且也是為了強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氛圍,而沒有橫加阻遏。正因為如此,才有美國將台灣“護照”列入免簽證入境候選名單之舉。否則,北京必會出面制止,至少也會要求按照海峽兩岸分別加入“WTO”的先後次序那樣,在華盛頓向中國護照至少是香港、澳門特區護照提供免簽入境優惠待遇之後,才“輪”到台灣“護照”享受同樣的優惠待遇。
而華盛頓以胡佛研究所出面邀請吳敦義訪美的“民間外交”形式,也是經過慎重考慮的靈活安排。實際上,由於馬英九是現職“總統”而不能正式訪美,但在目前台美關係正面臨瓶頸,尤其是美國牛肉輸台問題解決不下,這有必要透過台美高層的會晤來進行私下溝通,並向台北施加壓力。因此,充分利用吳敦義的平民加“候任副總統”身份,由表明是民間機構實質帶有準官方性質的胡佛研究所出面邀請,就將為這場私下會晤溝通創造有利條件。
文章認為,實際上美國的意圖就是要當面向吳敦義“討債”。這是因為,美國在台灣“總統”競選期間出於種種考量,而決定採取“挺馬”措施,包括在關鍵時刻宣佈將台灣“護照”列入免簽證入境候選名單,由包道格發表“挺九二共識”言論等。現在馬英九已經順利當選,是應當予以“回饋”的時候了。尤其是目前正是奧巴馬爭取連任之時,儘管共和黨也推不出像樣及具實力的候選人,但奧巴馬的民意支持度創下歷史新低,要成功爭取連任也並非易事。因此,就需要台灣能幫上忙至少也是“禮尚往來”。而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畜牧國,也是全球最大的肉品輸出國。在長遠戰略利益來說,美國牛肉出口關係到美國經濟復甦及降低失業率;於短期效益而言,也是奧巴馬爭取連任的“籌碼”,爭取畜牧業農場主和工人的選票。在此時刻,必須由即將上任的台灣“副總統”,當面向美國高層作出表態。
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四月十日是美國《台灣關係法》頒佈三十三周年。在以往幾年,美國朝野均有必須調整《台灣關係法》的聲音。對此,美國也需要傾聽台灣方面的意見。吳敦義在訪美期間,會否涉及到此問題,值得觀察。
由胡佛研究所出面邀請吳敦義訪美,確是最合理的安排。這是因為,吳敦義的大學教育是專攻歷史學的,而蔣介石、蔣經國的日記則存放在胡佛研究所,因而正是符合他的專業,他可在發表演講之餘,考察兩蔣的日記。蔣介石、蔣經國的日記中有關堅持“一個中國”,反對“台獨”、“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及蔣經國推動十大建設等的內容,應對吳敦義有較大的啟發意義。
而對吳敦義個人來說,他的這次訪美,既是填補“缺美”的真空,也是為四年後的“更上層樓”構築基礎。實際上,與連戰、馬英九、宋楚瑜、李登輝的博士論文都是在美國取得,而陳水扁、蔡英文、謝長廷在參選“總統”之前也都曾到過美國訪問尋求支持不同,吳敦義的身上則缺少“美國經歷元素”,不但沒有在美國求學的經歷,在參選“副總統”時也未曾到過美國尋求支持,而是由“立法院”副院長曾永權和馬吳競選總部“台灣加油讚”執行長金溥聰打著“馬英九、吳敦義代表團”的旗號率團訪美。因此可以說,吳敦義的這次“美國經驗”,就將可填補自己人生經歷上最重要的“空白”。
尤其是吳敦義在完成其在太平洋“大兩岸”之間的溝通任務後,就豐富了其代表馬英九進行太平洋“大兩岸”之間和台灣海峽“小兩岸”之間斡旋的形象和地位,而不單止是一個沒有甚麼工作可做的“備位元首”。在羽毛豐滿後,對於二零一六年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實現國民黨長期執政的夙願,應有好處。畢竟,吳敦義既當過“立委”,又當過“行政院長”和“直轄市長”(高雄),比曾當過“直轄市長”(台北)及“法務部長”的馬英九來說,具有更豐富的行政和立法經驗和資歷,在駕馭大局、執掌政權和應對反對黨的訐難等方面,可能更為遊刃有餘,從容自如。
至於台“外交部”否認吳敦義將會訪美的傳聞,既有可能吳敦義的訪美是民間活動,為避免“打草驚蛇”而沒有驚動正式官方部門,由民間渠道“搞掂”,因而“外交部”在狀況外;也有可能是“外交部”業已知悉,但同樣出於避免“打草驚蛇”的考慮,而予以否認。畢竟,此事的政治敏感度確是太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