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3日電/第四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於5月3日、4日在北京舉行。本次對話經濟部分的主題是深化戰略溝通與務實合作,推進持久互利的中美經濟關係,其實質是進一步探討習副主席訪美期間提出並得到美方贊同的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環球時報刊登中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研究中心共同主任何偉文的分析文章稱,中國剛剛宣布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幅,繼續深化一系列改革。一季度中國實際利用外資雖然同比下降,來自美國的投資卻逆勢增長。福特汽車上月宣布了在重慶和杭州的大宗投資計劃。中美雙方企業界對這次對話都有很高期待。
4月26日,美國財長蓋特納在舊金山發表演講。他用大量篇幅講了美國要中國做什麼之後,只用幾句話談到中國的要求,包括放寬高技術出口管制,便利中國企業在美投資和承認市場經濟地位。蓋特納表示,美國願取得進展,但“能否做到”,“部分取決於中國在對我們很重要的問題上有多少進展”。換言之,美國的要求,中國要做到;中國的要求,美國是否做到,則取決於美國的利益是否得到滿足。
文章表示,看到這裡不免有些擔心。這些話只說了美國一方的利益,中國的利益呢?既然是新型大國關係,就必須是完全平等,雙方提供對等的實質性成果。但過去幾年,美國始終沒有平等地對待中國。
在放寬高技術對華出口管制方面,美國至今沒有邁出實質性步伐。駱家輝不久前說到中國提出的141項清單中,有46項可以考慮。實際上那只是其中技術層次較低的部分。去年美國宣布簡化高技術出口審批程序的對象,又把中國排除在外,根本原因就在於美國對中國沒有戰略信任,仍然把中國視為潛在戰略對手。在這個前提下,很難談得上放寬。可見,美國高技術對華出口管制首先不是貿易問題,而是戰略問題。中國應當理直氣壯地要求美國從戰略上解決問題,不要讓它成為兩國新型大國關係建設中的重大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