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8日電/今天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關於審理因壟斷行為引發的民事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根據該規定,如果因壟斷行為遭受損失而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應該受理;對於聯合提價等壟斷行為,被訴壟斷企業應承擔舉證倒置責任。該規定6月1日起實行。《反壟斷法》自2008年8月1日實施以來,除去年底曝出發改委等部門對寬帶接入市場進行反壟斷調查外,鮮見反壟斷案例。而該規定的實行,將有助於緩解反壟斷訴訟中原告取證難、證明壟斷行為難的難題。
起訴壟斷不需行政認定
據北京晚報報道,《反壟斷法》規定了行政機關對壟斷企業的調查和處罰等多項內容,並規定壟斷企業如果對他人造成經濟損失,要承擔民事責任。但是,起訴壟斷企業,是否要以行政機關的執法認定為前置條件,一直存在爭議。
最高院新聞發言人孫軍工今天介紹,司法解釋明確規定,因壟斷行為受到損失後,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或者在反壟斷執法機構認定構成壟斷行為的處理決定發生法律效力後起訴的,只要符合法律規定的其他受理條件,法院應當受理。這意味著,只要原告有證據證明受到損失,均可以提起訴訟,要求壟斷企業承擔侵權責任,反壟斷民事訴訟不需要以行政執法程序前置為條件。
省會城市中院管轄一審
今天出台的司法解釋規定,對於壟斷民事糾紛案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所在地的市、計劃單列市中級法院及最高院指定的中級法院管轄,這意味著,除特殊指定外,壟斷民事案件主要由省會城市和直轄市的中級法院審理。
此外,對於群體訴訟案件,法院可以合併審理。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原告因同一壟斷行為向有管轄權的同一法院分別提起訴訟,法院可以合併審理。在不同法院起訴的,後立案的法院在得知有關法院先立案的情況後,應當在7天內裁定將案件移送先立案的法院,先立案的法院可以合併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