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2日電/人民日報報道,近日,一則內容為 “香港政府撥款和教育界募捐所得重建的綿陽一所中學,遭到地方當局拆毀”的網帖引發了廣泛關注。記者21日從綿陽市有關部門了解到,援建的綿陽紫荊民族中學已經於2011年搬離,新校區已於2012年2月底正式動工修建。
據綿陽紫荊民族中學程曉媞校長介紹,學校原為綿陽民族初級中學,建築面積3380平方米,其中,教學樓1234平方米,在校學生360人。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教學樓嚴重受損。地震發生後,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緊急援助200萬元港幣,並爭取特區政府補助200萬港幣,加上綿陽市政府投入重建資金256萬元人民幣,在原址應急建設教學樓2937.1平方米,於2010年3月底投入使用,更名為綿陽紫荊民族中學。
2011年1月,相鄰的四川綿陽師範學院西校區因發展需要已實施搬遷,使民族中學借用的綿陽師範學院西校區運動場和浴室等教學和生活設施喪失,加之原校園狹小,學校教育教學無法正常開展,師生和家長迫切要求異址遷建。
據綿陽市教體局姚定副局長介紹,綿陽市相關部門與香港教聯會代表充分溝通後,規劃選址在科教創業園區新建標準化的綿陽紫荊民族中學,總建築面積15434.22平方米,可滿足18個班、900人的辦學需求。
綿陽紫荊民族中學於2011年10月17日暫時搬入租用的靈創科技電子學校,教學活動未受影響。由於原空置的教學樓臨近一處施工基坑,加之當地雨情不斷,已發生嚴重傾斜,危及人員安全,因此在5月19日晚實施了拆除。
新校區的建設已於2012年2月底正式動工修建,預期將在2013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