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5日電/中國號稱“航母殺手”的反艦彈道導彈一直讓美國頭疼,如今伊朗也在該領域取得突破。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5日(提前出版)報道,伊朗自行研製的“波斯灣”反艦彈道導彈已進行第二輪測試。為準確命中目標,它還裝備了先進的光電/紅外探測導引頭。儘管西方認為伊朗的反艦彈道導彈技術相對簡單,但對於封鎖狹窄的霍爾木茲海峽卻不失為一件可怕的武器。
環球網消息,報道稱,從外形來看,“波斯灣”的技術藍本源於伊朗革命衛隊廣泛裝備的“征服者-110”地對地戰術導彈。按照伊朗官方的說法,“波斯灣”導彈的射程約為300公里。該導彈於2011年2月首次被發現,當時伊朗曾公布試驗錄像,顯示導彈準確命中一艘在海面上靜止不動的靶船。但前以色列導彈防禦組織主席烏茲脠賓卻對圖像的真實性提出質疑。在最近一次試射中,伊朗媒體公布據稱是導彈導引頭拍攝的連續飛行畫面,一個移動的水面浮動平台被準確擊中。但魯賓仍對此持懷疑態度,因為伊朗媒體提供的畫面中沒有出現實際發射的導彈,而且從已公開的“波斯灣”導彈彈體上也找不到供光學探頭使用的整流罩以及為打靶測試配備的天線等裝置。魯賓對《簡氏防務周刊》記者表示:“如果我是一個伊朗人,為向世界證明導彈的威力,我可以直接打擊一艘移動的船只,並且對外公開足夠的證據。”
不過,魯賓也認可伊朗能開發出技術相對簡單的反艦彈道導彈,因為隨著各種光學攝像技術快速發展,此類導彈在完善光電制導技術方面的難度越來越低,現有軍民兩用光電傳感器可在背景對比強烈的情況下為反艦武器識別出打擊目標。魯賓認為,“波斯灣”導彈可以算作海灣衝突的“遊戲改變者”,它的飛行高度可能低於美國宙斯盾驅逐艦“標準-3”反導系統的最低作戰高度,但又高於“密集陣”近防炮的攔截範圍。他強調,“波斯灣”導彈的主要弱點將是自身的目標跟蹤與數據更新系統,因為在4-5分鐘的飛行時間裡,目標艦艇很可能出現較大的位移,因此導彈在飛行過程中需要更新坐標信息。
伊朗革命衛隊一名官員23日的表態似乎能緩解外界對霍爾木茲海峽命運的擔憂。他說,只要伊朗還能使用該海峽,就不會關閉這條重要航道。伊朗還宣稱,在不久的將來將把軍艦派至大西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