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7月26日電/台灣旺報26日發表宋燕輝的文章說,瞬息萬變的南海情勢為台灣南海政策帶來嚴峻挑戰。台灣要有效因應南海變局,必須要有更具創意的思維,採取更積極有效的作為。僅靠發布外交聲明,肯定無法喚起南海周邊國家與國際社會對台灣之重視。消極保守的態度只會使台灣在南海問題之處理上進一步被邊緣化。
不考慮與陸合作
文章說,自4月上旬黃岩島對峙事件發生至今3個多月,南海緊張對抗持續升高。上月,越南制訂通過《海洋法》、在南沙南威島地面用陶片製作巨幅越南國旗造型宣示“主權”、爆發反華示威、越南海警船與中國大陸海監船在南海對峙;中國大陸三沙市政權成立、中海油開放南海西南部靠近越南海域但位於U形線內9個區塊供油氣資源公司競標;菲律賓在南沙中業島開辦幼稚園、阿奎諾三世所發布國情咨文高調提及黃岩島立場,加強軍備。
美國對處理南海爭議之關切也不斷增加。美國一再表示在南海有國家利益,宣布將進一步調整亞太戰略部署,加強與區域內國家建立軍事同盟和夥伴合作關係,積極推動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上月,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針對南海主權爭議舉辦一場國際研討會。會中,美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表示,美國曾經與台灣有過相關討論,了解台灣對南海議題不論是公開或是私下都是“非常、非常謹慎”。雖然坎貝爾沒有闡述台灣就此議題採取如何謹慎作法,但其中應包括台灣在相關國家壓力下,不考慮與中國大陸在南海進行合作。
不久前,由於內部有關南海議題意見分歧,已召開45年的東協外長會議首度未能發表會後聯合公報,事後靠印尼穿梭外交,以通過有關南海6個原則拯救東協所出現分裂危機。此發展將影響未來中國大陸與東協有關通過《南海行為準則》之協商、推展落實執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合作項目、以及未來中國大陸與美國在南海地區之互動較勁。印度、日本、以及歐盟也開始出現介入南海問題跡象。預料年底將召開之東協峰會、東亞峰會、以及《南海各方行為宣言》通過10周年紀念會上將有重要發展,值得關注。
馬政府力度不夠
文章說,近期南海情勢為台灣帶來不少政策挑戰,其中包括:如何加強各部會所設立“南海小組”之功能,擬定真正有效捍衛南海島嶼主權與爭取海洋權益之策略?如何促使中國大陸、美國、以及東協會員國認真思考台灣參與有關南海問題一軌協商對話和合作管理機制的必要,以及討論可被各方接受的參與模式?如何推動海峽兩岸民間團體、企業界、學術研究單位、以及教育機構就各種兩海議題進行二軌層級之合作?如何向國際社會清楚說明“我國”在1947年公布U形線之法理依據、正當性、合法性、此線之明確意涵、以及線內水域之法律地位?如何兼顧環保積極永續開發建設東沙與南沙群島?如何有效加強南沙太平島守備戰力、盡速擴建延伸飛機起降跑道和船舶停靠碼頭、增加南沙巡護偵防任務?
過去兩、三年當中,馬政府採取一些作為,其中包括海軍執行南海偵巡任務、“國防部”舉辦南海太平島研習營、“海巡署”執行“碧海專案”和東沙海域安全與生態體驗營。雖然這些作為的確有助增進全民對南海情勢之認識,但是在喚起南海周邊國家與國際社會思考台灣參與對話機制之必要顯然力度不夠。
文章說,為有效因應南海變局,台灣是出招的時候。筆者認為可採取以下作為:(一)馬英九擇期前往南沙太平島視察;(二)擴大舉辦有中國大陸、美國、東協會員國等已在台就讀之國際學生參與東、南沙暑期研習營;(三)規畫“海巡署”與海軍在南海特定海域進行反恐、搜救、反海盜等人道救援非傳統安全海上演習;(四)向中國大陸與美國強烈表達台灣參與落實執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合作項目與《南海行為準則》之協商過程的意願;(五)舉辦兩岸有關U形線學術研討會;(六)規畫召開全台南海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