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步行走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學會承受挫折,更需要堅韌不拔的努力。
倫敦奧運會賽程過半,中國代表團摘金奪銀,亮色奪目。中國健兒不僅成就人生輝煌,為祖國贏得榮譽,也給奧林匹克運動注入新的力量。
獎牌榜上的領先地位,特別是傳統弱項的突破,都在增強著中國人的自信心。我們並不比別人差,只要訓練刻苦、方法得當、保障有力,完全有可能在“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道路上收獲更多驚喜。自信是一種過硬的心理素質,源自向著目標前進的執著與頑強,同時需要實力支撐。
“奧林匹克運動中始終存在政治,不可能沒有政治”。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這句話道出現實的複雜與無奈。這種政治因素不會淡出賽場,但更多地聚集在奧運會期間的輿論場上。
面對中國代表團的優異表現,國際輿論多有讚美、欽佩,但尖酸刻薄的雜音也從未間斷。一些西方媒體無中生有大談中國運動員使用興奮劑可能性,羞辱中國奪金運動員是“只會訓練的機器人”,含沙射影大談“精英體育”的成功意味著“道德的淪喪”……種種奇談怪論的背後,不只是傲慢與偏見,甚至有惡毒的中傷。就連英國《每日電訊報》也不能不指出,一些觀察人士以“一種混雜著嫉妒和無知的醜陋心態”看待中國人。
一些西方媒體對中國體育的非議早已由來已久。隨著中國代表團取得越來越好的成績,倫敦奧運會期間火力也隨之增加;中國快速發展進步,影響力漸大,則是更深層的背景。
從本質上講,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與現行國際貿易、經濟、政治體系一樣,都是西方主導下的產物。多年來,奧運規則的話語權和賽場上主導地位一直是西方國家的專利。時代在變,奧運會同樣在變。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大國群體性崛起打破了傳統壟斷,由少數西方國家壟斷奧運規則話語權和賽場主導地位的時代漸行漸遠。對中國代表團的無端指責恰恰說明,中國已經成為與其實力相當的對手,甚至在某些方面走到了前面。
圍繞中國體育代表團的雜音,已經超越體育範疇。“偏執”乃至“歇斯底里”是對中國崛起的恐懼和不適應的迸發,是“輸不起心態”的暴露。近年來,每逢中國在經濟、科技上取得重大突破,就有人站出來大講“怪話”。這或許可以讓一些人謀得些許心理平衡,但麻醉劑藥效過去後,心態是否更加悲涼呢?
在競爭中進步,在競爭中提高,這是奧運精髓,更是奧運魅力所在。對廣義的“更快、更高、更強”追求,推動人類社會全面進步。在這一進程中,世界必定會經歷力量對比的變化。對某些習慣於高高在上的人來說,從感知時代的變遷到順應時代要求,的確需要一段痛苦的心路歷程。但是,形勢比人強。中國不會因為別人的心情如何而放慢自己的腳步。
有容乃大。我們還是平心靜氣地欣賞倫敦奧運會,為中國和其他國家展示人類“更快、更高、更強”魅力的運動健兒加油喝彩吧。闊步行走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學會承受挫折,更需要堅韌不拔的努力。(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