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兩岸政策進入盤整期,目前仍處於摸索階段,期間出現諸多反覆、不確定甚至是自相矛盾都是必然的。 |
中評社北京8月19日電(評論員 文睿)近來,民進黨對兩岸議題的態度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而最近民進黨關於兩岸議題的舉動似乎出現了某種程度上的轉變。比如,民進黨恢復了“中國事務部”,對第八次陳江會談也一改過去發動群眾街頭抗爭的形式,而採取更加溫和的面對方式。另外,繼今年3月羅致政以個人身份訪陸後, 8月13日、14日民進黨籍“立委”蕭美琴以及民進黨“中執委”林佳龍也分別以個人身份相繼“登陸”交流。蘇貞昌任民進黨主席後,民進黨中生代日前掀起訪陸潮。
另一方面,在民進黨不斷提出要調整“中國政策”的背景下,蘇系大將、“立委”吳秉叡拋出“陸生納入健保”倡議,卻引發綠營基層大反彈。黨主席蘇貞昌14日表示,將陸生納入健保,現在台灣的整體氣氛與時機不宜。他還告誡說,“不分區‘立委’是由黨提名的,應該跟黨中央同步,不宜個人躁進”,這等於說是對民進黨內人士研議調整兩岸政策當頭潑了冷水。民進黨欲前進又刹車的舉動,充分反映出目前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具有複雜性和矛盾性,其兩岸政策已經進入盤整期。
在兩岸政策方面,一方面,民進黨面對今年“大選”失利,輸在兩岸政策“最後一哩路”上,亟待有所突破;另一方面,受制於“台獨”黨綱及其基本價值理念,民進黨兩岸政策每走一步都會遇到各方的制肘,兩岸政策調整是必然的方向,但這一步該何時走、怎樣走,顯然民進黨內部還遠沒有達成共識。民進黨中央與地方意見不一,各派系意見相左,兩岸政策調整看似熱鬧,卻仍是各把各的號,各吹各的調。因此民進黨兩岸政策如何盤整,如何突破,或逆勢上揚,或重挫下跌,或徘徊不前,值得進一步觀察。
過去以來,民進黨兩岸政策“台獨”掛帥,本身對大陸缺乏了解和認識,更重要的是黨內拒絕與大陸來往,不願或反對與大陸建立溝通的平台。由這樣一種思路來處理兩岸關係,民進黨完全以自己狹隘的視角審視大陸、解讀兩岸議題。因此民進黨民意代表對兩岸關係議題的態度,或流於民粹,或流於漠視,民進黨缺乏與大陸交流交往的基本理念,更缺乏正視兩岸關係發展大趨勢、正確處理兩岸議題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