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4日電/《大公報》3日發表周八駿的文章說,香港社會對於香港與國家主體的關係呈現嚴重不對稱現象,這表現在一方面對於香港的影響力向內地延伸普遍表示支援或認同,另一方面卻對內地影響力進入香港的“捕風捉影”或表示恐懼。不難看出,這是對香港長期形成的高度開放精神的扭曲,堅持正確的開放的心態,香港社會對與國家主體的關係和聯繫就不可能也不應該出現不對稱現象。
文章說,說到這種不對稱現象,一個顯著的例子就是最近香港一些媒體對於有人建議港深邊境設立特別發展區允許內地居民自由出入的誇張反應,指責梁振英不顧香港社會的大全。可對於香港管制站建於深圳境內而按香港法規運作,香港輿論卻未曾有過負面反應。
長期以來,香港一直是以高度開放著稱於世。說到香港金融經濟的高度開放,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常常是讚不絕口。香港金融經濟長期高度開放,同香港社會長期保持高度開放的心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香港社會的高度開放,首先就體現於香港居民的國籍構成之多元和複雜。然而,在香港經濟與國家主體經濟一體化深入拓展的時候,香港居民的國籍構成的多元和複雜,卻反映在了一部分香港中國籍居民對於香港回歸祖國所引起的新身份認同的論爭上。
有人炮製“香港城邦論”,鼓吹香港的一切包括經濟政治都與內地隔絕,更是一種倒退甚至自我封閉。這種自我封閉觀點只能反映一些人的扭曲心理,不可能落實在香港與國家主體的關繫上。雖如此,不對稱現象卻已嚴重阻礙香港與國家主體之間建立健全的關係和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