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日電/中國經濟學家林毅夫在卸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副行長歸國後,即以堅信中國經濟未來有潛力維持8%的高速增長,而激起了學界和媒體界的廣泛爭議。
據金融時報報道,事實上這是林毅夫堅持了20多年的預測,早在1994年他出版《中國經濟奇跡》時就被人批評為“放衛星”,而他不以為然。也許正是在今年中國經濟總體放緩、經濟增速跌至8%以下的背景下,林毅夫仍然堅持原議,才顯得有些與眾不同。
11月2日,在FT中文網主辦的英國《金融時報》2012年度高峰論壇上,林毅夫發表了題為《全球經濟大衰退:超越凱恩斯主義和“新新常態”》的演講。“新新常態”的英文是“New New Normal”。據透露,林毅夫在演講前給全球經濟衰退前面加了一個“大”字,以說明本次經濟危機的嚴重程度。
林毅夫從全球經濟狀況入手,點明中國經濟所處的宏觀環境。在他看來,從2011年起,中國經濟連續七個季度增速下跌。主要有幾個方面原因。一是中國外貿依存度非常高,主要出口市場的發達國家普遍停滯,歐元區經濟萎縮,中國出口貿易增速當然會下滑。二是中國投資速度也出現下滑,從而讓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二架馬車受到影響。
但林毅夫強調,他不會像一些悲觀論者、例如美國“末日博士”魯比尼所說的那樣,會預言中國經濟的崩潰。因為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產業升級空間很多。中國作為中等發達國家,城市化進程、基礎設施建設仍有很多空間,尤其是大城市內部的基礎建設,像北京暴雨所暴露的基礎設施不足,在許多中國東部城市都存在,這些基礎設施方面的欠缺都提供了很大的投資空間。
他認為,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政府的財務狀況非常好,政府負債加上過去四年地方政府投資平台的債務,加起來不過是國內生產總值的40%多一點,這為中國實施反周期財政政策提供很好條件。政府不僅有錢,民間儲蓄也很高,加上還有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