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2月20日電/台大心理學系教授黃光國今天在旺報撰文說,最近舉行的台北會談以“強化認同互信、深化和平發展”作為主題,大陸涉台學者提出了許多“強化兩岸認同與互信”的具體建議;台灣學者則是舉出許多實徵研究的例子,說明:台灣內部的國族認同與統獨爭議,“比民進黨執政8年的任一時期都來得高”,“落差現象反而更加嚴重”,反映出:“兩岸關係和平的演進,沒有改變台灣民眾追求‘主體’與‘獨立’的傾向”。
關鍵在全盤西化
大陸學者深感不解的是:“兩岸關係融冰,雙方各自釋出善意,也推動更為積極的交流,且國際局勢亦有利於兩岸交流,按理而言,其反映在民眾的認同上應會止住或是減緩‘我是台灣人’、‘獨立’與‘永遠維持現狀’的發展趨勢,但事實的結果卻是加速前進。”
文章認為,兩岸在“認同與互信”方面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大的分歧,關鍵在於雙方意識型態的“全盤西化”。已經“全盤西化”的台灣用“自由、民主、人權”的口號來抗拒大陸的“統戰”;大陸“全盤西化”的學術界卻提不出一套具有說服力的理論,來敘說自身的變化及未來發展的方向。
從1979年鄧小平決定採取政革開放政策以來,隨著中國經濟快速而平穩的發展,中國農村中的人口正穩定地流向都市,使中國在短短30年間由一個農業國家轉變成為一個現代化的都市國家。用西方的標準來衡量,中國中產階級人數已經到達3至4億人,超過美國人口的總和。在可預見的未來,這樣的轉型還會再持續進行。
大量人口在短短30年內由鄉村移居都市,使中國的都市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使中國出現了許多巨大無比的大都市。比方說,重慶市的居住人口已經超過3千萬,多於全台灣人口總合。如此快速而且大規模的都市化必然會給全國各大城市帶來許多有待解決的社會問題,都市居民在社會快速變遷的過程中,也會普遍感到行路停車難、住房難、看病難、上學難、就業難、清潔衛生難,而城市政府的主要任務則是在於協助居民解決物價、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社會治安、壟斷行業服務等等各方面的社會問題。
要提出說服理論
文章指出,今天中國所面對的問題以及它所採取的解決問題模式,在人類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從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發生之後,西方人用了400多年的時間,才將他們的社會改造成為現代社會。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台灣花了60年的時間,發展成為現代社會;而中國大陸則只用30年的時間,就發展成今天的態勢。這種在時間向度上高度壓縮的發展經驗,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也是用西方人的思維方式難以理解的。
問題是:經過“文化大革命”的折騰,中國的知識界已經跟自己的文化傳統斷了根,他們普遍感到“本體論的焦慮”,不知道自己的文化根源是什麼;而且因為學術界已經“全盤西化”,大家腦子裡裝的都是西方的社會科學理論,所以普遍有“知識論的困惑”,不曉得如何用現代的語言來表述自己。
文章最後說,面對著“中國崛起”的事實,中國知識界只覺得自己“實踐很偉大,理論很蒼白”,不知道中國現代化的文化動力什麼,也不知道如何向西方人敘說中華文化現代化的途徑。 如果正在努力“全盤西化”的大陸學術界,提不出一套理論來說服自己,中共又如何希望他們能夠說服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