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8日電/環球時報刊登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賀文萍的文章說,自本月11日法國對馬里叛軍發動軍事打擊以來,原本不為人所知的西非國家馬里以及已經拖了一年之久的馬里危機忽然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熱點和報紙頭條。
目前,從戰場形勢發展的層面看,法軍此次高調出手直接扭轉了戰局,客觀上提升了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及其大國地位。據悉,戰略重鎮孔納重回馬里政府軍控制後,馬里群眾紛紛搶購並揮舞法國國旗熱烈慶祝。
文章說,馬里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早同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中國和馬里的關係一直很好,中國在馬里也有一定規模的投資項目。如果法國此番出手,能夠平定馬里局勢,對中國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但有一點著實令人擔心,即法軍介入馬里可能會為“新干涉主義”在非洲的合法化提供案例。
沒錯,法國此次迅速出兵馬里的直接原因是因為馬里北部叛軍攻陷了危及馬里首都巴馬科的戰略重鎮孔納,使馬里政府危在旦夕。在馬里臨時政府總統特拉奧雷的請求下,法國才出動了戰機。而且,法軍進入馬里是得到聯合國授權的。
但法國人出兵馬里,旗號是“打擊恐怖主義”,實際上馬里的反對派不完全是恐怖主義分子,馬里問題的實質更接近於其國內各派政治勢力的一場內戰。相對於世界其他地區而言,非洲是一個特殊的大陸,這裡大多數國家都是二戰後獨立的,各個國家的邊界多由前殖民者劃定。因此在非洲,人們對國家和主權的認同感比較弱,在很多時候,對民族或宗教的認同感反而更強。這就給西方及其他外部勢力干涉非洲國家內政提供了可乘之機。
非洲是法國在海外傳統影響最深、經營時間最長的地區,自戴高樂以來的歷屆法國政府都把非洲視為支撐其大國地位的“前沿基地”,把維護其在非洲法語國家的特殊利益作為對非政策的核心,強調“失去非洲,法國將成為二流國家”。更何況法國在馬里的直接經濟利益不可小視,這就是為什麼即便是被稱為法國歷史上“對非洲最不感興趣的總統”奧朗德,如今也一改低調,積極地介入非洲。
當然,法國出兵馬里並不是沒有風險的。弊端之一就是不自覺地喚醒了許多人對法國“非洲憲兵”這一殖民歷史的身份記憶。雖然法國辯解其行動是應非洲現任政府的平叛請求,但當同樣的請求來自同樣面臨叛軍進攻的中非共和國總統時,法國卻根據自己的利益和好惡取舍而按兵不動。這就使法國背負了“非洲憲兵”在干預非洲事務問題上持有“雙重標準”的罵名。而且出兵馬里對原本就不景氣的法國經濟也是一筆新的開支和拖累。所以一些國際輿論開始質疑,擔心法國會重蹈美國在阿富汗的覆轍。而法國的干涉能否給馬里帶來長期穩定,目前還看不到十分明確的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