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范世平:台灣應作好政治談判準備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04-17 09:53:48


  中評社台北4月17日電/3月29日,“國安會”前祕書長、台北論壇董事長蘇起指出,當前兩岸的政治分歧,不應該“不談、不聽、不問甚至不去思考”,“意見愈不一樣愈要談”。隔天,“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表示,台灣應思考制定“兩岸政府關係條例”;同一天,北京清華大學國關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指出,兩岸加入聯合國可仿效“蘇聯模式”。 就在同一時間,兩岸三黨人士都針對兩岸政治定位提出看法。

  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范世平今天在旺報撰文說,不可否認,從2008年馬英九就任以來,在“先經後政”的基礎上兩岸進行了經貿層面的往來,但台灣方面卻始終迴避政治議題。由於此事涉敏感,動輒引發統獨爭議,加上藍綠對立嚴重,台灣內部缺乏共識,以及美、日的高度關切,因此相信到2012年馬政府卸任前都不會碰觸。 

  但這不表示,兩岸政治議題可以永遠迴避;當兩岸的政治爭議無法解決時,也會阻礙兩岸交流的持續深化。例如中共新任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表示“希望有機會去台灣”。台“陸委會”王郁琦主委表示歡迎來訪,但王主委也表示,希望張志軍是以國台辦主任的身分,會面時“希望稱我王主委,我也一定稱他張主任”,否則“相見不如不見”。 

  這顯示台方的立場,就是大陸必須承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必須承認“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地區有效行使“治權”的事實。張志軍來台必須是以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的政府身分,而不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主任的黨職身分。這代表台方希望兩岸之間,能逐步從黨對黨,民間對民間的交流,走向政府對政府的關係,也就是所謂的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但目前來看,北京還無法接受此一安排,這也使得兩岸互動的深化出現了瓶頸。 

  放棄“中華民國” 不可能 

  閻學通強調,台灣參加國際活動,大陸是不反對的;但如果台灣堅持身分,堅持以國家名義參加,固守一種模式,最後只是一個死結。事實上,當前台灣參加國際活動,多數是以中華台北的名義,與閻學通的觀點無異。但閻學通所提的“蘇聯模式”,卻是指台灣未來在國際活動與聯合國的參與上,必須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旗下“加盟者”的“子身分”,而非平行與對等的身分。這也間接顯示大陸對於“中華民國”的立場沒有改變,仍難以承認其存在。 

  當前,要台灣放棄“中華民國”,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加盟者”的“子身分”來參加國際活動,包括國際民航組織、全球性氣候變遷公約,甚至是加入聯合國,都是不可能的。《遠見》雜誌在2009年7月所公布的民調顯示,82.8%台灣受訪者認為兩岸目前是各自發展的國家,對照前一年6月所做民調,增加了9.1%。而“陸委會”歷年的民調顯示,台灣有8成民眾反對“一國兩制”,8成以上主張廣義的維持現狀。連過去對於“中華民國”是採取否定態度的民進黨,也在民意的壓力下提出“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台灣”,這使得“中華民國”已成為藍綠共同接受的“國家認同最大公約數”。 

  可見兩岸在分治60年後,有8成台灣民眾自認為是一個國家,名稱叫“中華民國”,而且不願意與大陸統一。這股民意與民氣,成為“陸委會”王主委面對張志軍訪台的底線;也代表“蘇聯模式”在台灣恐怕難獲認同,更顯示兩岸在看待台灣政治地位上的重大差異。隨著兩岸互動的增加,政治議題將日益被凸顯,台方不應再如鴕鳥般的繼續迴避,而是必須勇敢面對,並提出台方的觀點與論述。 

  內部充分討論 聚共識 

  但首先,台灣內部應該藉由充分的討論來凝聚共識。究竟兩岸是什麼樣的“特殊”政治關係,“中華民國”主權與治權的範圍為何,要如何面對大陸對於“中華民國”的否定,“一個中國”的原則要如何定義,國際會如何看待,要如何教育下一代,都應該進行討論。當台灣朝野與內部有了共識,才有可能與大陸進行討論。因此,大陸此時無需急於推動兩岸的政治議題談判,反而應該支持台灣內部的藍綠對話與共識營造,而不是製造矛盾;另一方面,也必須進行大陸內部意見的整合,若對於“中華民國”的立場總是停留在“有討論而無結論”,則兩岸政治議題的談判勢必遙遙無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