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6日,兩名警察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白宮外巡邏。 |
中評社香港4月17日電/美國本土在15日遭受自“9.11”恐怖襲擊以來最大規模的炸彈襲擊。儘管十多年來屢次挫敗恐怖襲擊陰謀,但是本次波士頓馬拉松爆炸事件,凸顯了美國官員在防止恐襲時,面臨的持久的困難。
CNN網站專欄作家格蘭德森稱,如果說“9.11”事件改變了美國,那麼15日發生事件再一次提醒人們,“恐怖襲擊事件可能在任何地方發生。恐怖襲擊不可能在美國發生的觀念再次被打破。”
奧巴馬確認定性“恐襲”
奧巴馬再次發表全國講話中把波士頓事件稱為“恐怖襲擊”,形容爆炸是“令人發指的懦夫行徑,又呼籲國民提高警覺。”
美政府分析家傾向相信,本次襲擊的手法應該是受“基地”組織啟發,但不是由“基地”組織直接發動。一名前反恐官員說,波士頓襲擊似乎不具備“基地”組織炸彈襲擊的特徵,例如複雜的爆炸裝置里裝滿了碎片,然後在封閉空間里引爆,以造成最大程度的傷亡。現時的證據,可能指向國內土生土長的激進分子所為。但白宮官員和調查人員都謹慎地表示,現在把這次襲擊與任何具體肇事者聯繫起來,都為時太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