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5日電/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下週三將率團訪問北京,並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安排一場“吳習會”,國共雙方將觸及敏感的兩岸政策基調,因而國民黨中央定調這是黨對黨的正式高層對話。報道還援引知情人士稱,這次訪問團行程由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批核,訪問團是以國民黨中央名義訪問北京,整個行程僅兩天一夜,十二日出發、十三返台,任務十分單純。訪問團出發前,馬英九將將自接見代表團,傳達最新兩岸政策指示。
新華澳報今天刊登富權的文章說,倘是連同馬英九昨日所說的有關兩岸政治協商早就已經展開,目前海基會、海協會所商討的互設辦事機構議題,就是政治協商的開端;若從廣義政治對話來說,其實兩岸的政治協商已在進行等來綜合考量,馬政府的兩岸政策似是正在“悄悄調整”。但能否促使其成為既成事實,就端看國共雙方能否及時、精準地把握住機會,並設法避免及消解有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干擾,因勢利導地將馬英九所形容的“廣義政治對話”,引導並延擴為實質性的“狹義政治對話”,也就值得思考。
實際上,這次“習吳會”的安排有點特別:其一、這是習近平於今年三月“兩會”全面執掌大陸地區黨政軍大權之後,首次進行的國共兩黨高層對話,有著由“胡錦濤時代”轉向“習近平時代”邁進的重要意義。儘管在中共方面,經由最高層集體作出的決策,不會因領導人的選舉換屆而“人走政息”,但個人的作風特點還是不同的。因此,在“習近平時代”開啟之後,如何在以往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時代的基礎上,有所創新,這是國民黨中央急切希望瞭解的。而由於習近平與馬英九的任期,只有三年零兩個月的“重疊期”,留給馬英九的時間已經不多,這就使得希望能建立“歷史地位”的馬英九,充滿緊迫感,因而在習近平先後出訪俄羅斯和美國之後,就趕忙派遣作為自己“白手套”的吳伯雄前往北京並與習近平會晤,捎帶轉達自己的最新兩岸政策設想,並瞭解習近平的對台政策構思。
二、自中國國民黨前任主席連戰於二零零五年四月訪問大陸,與時任中共總書記的胡錦濤達成《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其中有“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台”的工作任之後,國共兩黨領導人的會晤,是國共“黨對黨定期溝通平台”的最重要形式。但一般上並不是單獨進行,而是趁著作為“國共交流三大平台”之一的“國共論壇”(亦即“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進行時,以中共總書記會晤國民黨主席或榮譽主席的方式進行。但今次的“習吳會”卻是單一議題,就是專門為國共兩黨領袖會晤而設,因而時間很短,只有兩天一夜,扣除頭一來一回的空中旅程時間之後,實際上只有半天一夜的時間進行實務性的活動。這就凸顯出國共雙方都等不到到今年八月底才舉行的年度“國共論壇”,就要提前進行“習吳會”,當中必有一定的特殊含意,包括討論如何將“廣義政治對話”延擴為“狹義政治對話”。吳伯雄此行的主題當然是“習吳會”,估計還有國台辦宴請等,但不排除也會像胡錦濤“瀛台夜宴”那樣,來個“習近平家宴”,甚至第一夫人彭麗媛也將會作陪。準此,吳伯雄也應攜帶夫人戴美玉赴京,以備“萬一”。否則,就有失台灣方面最為在意的“對等”。
三、這就折射了,國共兩黨都對此次“習吳會”抱有急切期待。在中共方面,新的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的習近平、俞正聲架構搭建起來之後,有一個熟悉情況及進行調查研究的過程。現在,應是轉入正軌了。因此,近日俞正聲就頻頻“出擊”,先後會見了多批重要的台灣客人,還接受了《聯合報》的專訪,還頻頻放風要“促成兩岸政治對話”,並體諒到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的難處,提出“從民間開始做起,是一個很好的形式”的“民間先行論”。因此,估計習近平將會對吳伯雄提出對國共交流的最新完整看法,甚至不排除也將會涉及兩岸政治對話的話題。
四、而在國民黨方面,馬英九似乎也有鬆口之意。從過去的拒絕兩岸政治對話,堅守“先經後政”實質上是“只經不政”底線,到最近的一系列“廣義政治對話”談話,顯出有所鬆動。其用意很多,包括希望能建立“歷史定位”,及轉移對政績欠佳、民意低迷的視線等。但很重要的一個觸動因素,可能還是來自民進黨的“倒逼機制”在發揮作用。
實際上,近來民進黨在兩岸關係領域上,對馬英九施以的壓力越來越大。蘇貞昌儘管堅持“台獨”立場,但民進黨內的中生代卻按耐不住,向“全代會”提交了要求進行“中國政策大辯論”的提案;“中國事務委員會”也已經正式運作;民進黨中央將舉辦九場有關兩岸事務的“華山論劍”,謝長廷要在香港舉行紅綠藍論壇,被視為民進黨下一代接棒人的台南市長賴清德也要到香港活動,並伺機登陸。發展下去,勢必對馬英九的獨門優勢--兩岸關係政策造成衝擊。尤其是在他施政滿意度低迷,目前只能依靠兩岸政策來作彌補支撐之際,倘被民進黨奪走他的兩岸政策“大旗”,他就將會毫無優勢可言。在此壓力之下,必須有所突破,哪怕是形式上的也好。
因此,馬英九的“廣義政治對話”之說,既有可能是在民進黨也要舉起兩岸關係旗幟的壓力之下的自保策略,也有可能是要為進行“狹義政治對話”製造輿論準備。畢竟,如何能跳越自己曾經設定的“先經後政擋火牆”,還需為自己搭建“下台階”。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都應牢牢抓住。前者,就要創造條件,使其“弄假成真”;後者,因勢利導,促使其加快轉變,並為其搭好“下台階”,讓他面子、裡子都能擁有。
五、當然,必須吸取去年八月胡錦濤與吳伯雄見面時因“一國兩區”話題而引發齟齬;及今年二月底習近平會見連戰時,“總統府”否認對“一個中國、兩岸和平、互利融合、振興中華”予以授權的教訓。無論是國民黨還是中共,都應慎重縝密。尤其是國民黨方面,吳伯雄行前應取得馬英九主席明確授權,及獲授權轉達的內容,在向習近平轉達時也必須準確無誤。至於個人抒懷,只能在類似“習近平家宴”或國台辦宴會的私人場合上抒發,而不宜在“習吳會”的正式場合“公器私用”。
六、為了促進兩岸政治對話,北京適宜針對台灣的特殊政情,作出適當的讓步。本來,政治對話就是“對等”,而“對等”可能就觸及到“兩個對等政治實體”的問題,進而必須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這與中國政府分別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的情況,有所不同,因而不能完全援用對香港、澳門的政策。否則,否則,首先就過不了民進黨這一關,而且也將永遠沒有進行政治對話的一日。如何既可不損害一個中國原則,又能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問題,需要有高度政治智慧。
文章最後說,我們欣喜地看到,去年四月發生“一國兩區”爭論,而吳伯雄為了“補鍋”,補充為“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時,國台辦發言人楊毅指出,“眾所周知,這是長期以來台灣方面在法律層面對兩岸關係所持的基本態度”。這等於是承認“中華民國”也是屬於“一個中國”的範疇,因而是可以接受的政治概念。由此延伸之,倘馬政府一旦想通了要進行兩岸政治對話,就不宜否定“中華民國”。畢竟,要進行兩岸政治對話,就必須承認台灣地區的那一套政權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