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14日電/讓輿論嘩然的上海法官集體嫖娼事件,除了激起公眾對法官底線淪陷的批評外,還引發了另一個問題的討論,即攝像頭下的個人隱私何處安放?
《中國青年報》發表評論文章,對此進行分析解讀。
此次醜聞的曝光,酒店的攝像頭立了一大功,舉報者正是憑著監控視頻讓嫖娼法官現了形。人們歡呼攝像頭反腐的勝利,心裡卻又隱隱有些不安:攝像頭密布的社會中,法官嫖娼的監控視頻會被曝光,普通人的隱私信息同樣可能洩露。一個細節是,舉報人只用了兩根煙,就從酒店獲得了所有想要的監控視頻。
巧的是,在上海法官嫖娼醜聞曝光之後不久,河南出台了一個規定,個人或單位禁止傳播公共場所監控視頻。因為時間上的巧合,這個規定被很多網友誤讀為是“吸取上海教訓”,封堵公民反腐途徑、打壓公民監督。酒店監控視頻剛在上海立了功,河南立刻就禁止傳播了。其實這純粹是假性因果,河南的規定完全是躺著中槍了。河南此一規定與上海毫無關係,並非為了封堵公民反腐,而是為了保障公民隱私,很多地方攝像頭安裝過於隨意,且對監控視頻的管理非常混亂,很多涉及公民隱私的監控視頻在網上隨意傳播,製造了一起起讓網民亢奮、讓當事人深受傷害的事件。
朋友一位同事的一段經歷,雖然既奇葩又狗血,但也反映了攝像頭布滿頭頂所帶來的問題。有一次他去交通大隊交違章罰款,無意中看了一眼攝像頭所拍的違章照片,眼中立刻噴火,他從照片中看到他愛人開著車和一個陌生男人在一起,那男人摟著他愛人的肩膀。然後就是天天吵鬧,自然就分手了。這個極端狗血的案例雖不能說明問題,但人們在慨嘆“因果報應”時,也會對頭頂那些將自己所有行為盡錄眼底的高清攝像頭充滿不安。讓人不安的案例太多了,上海地鐵站年輕男女親熱視頻在網上的廣泛傳播;某地“摸奶哥”監控視頻中的醜態窘態……都使攝像頭一直處於爭議之中。
到底要自由,還是要安全?經常有人設置這樣的議題將人們推到“自由與安全”的兩難抉擇中。當發生一起因監控信息洩露引發傷害的事件後,人們會傾向於“要自由”;而發生一起公共安全事件後,人們會傾向於“要安全”。其實,自由與安全並不對立,攝像頭並不必然侵犯公民隱私,在負責任的管理下自由與安全是可以兼得的。
其實,人們很多時候並不擔心頭頂的攝像頭,而是擔心攝像頭後面管理信息的人。當下,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門,對攝像頭有一種過度的依賴,為了加強治安管理,會不斷地安裝攝像頭,以為攝像頭越多就越有安全保障。只顧著無限制地安裝,卻很少思考如何管理好這些攝像頭。公共場所的攝像頭,會給人們帶來安全感,因為人們會覺得這種監控會對犯罪形成威懾,這是為了保障公共安全。可攝像頭後不負責任的管理者,給人們帶來了強烈的不安。當用兩根香煙作為交換就可以拿走所有的酒店監控視頻時,人們哪裡有半點兒安全感可言?當街頭攝像頭所拍攝的內容可能被任何人看到時,人們如何能心安?
所以,問題不在要不要攝像頭,而在於如何立法規範監控視頻,管好掌握著監控信息的管理者,使監控視頻只能用於保障公共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