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廷 (重慶 文員)
近日,央視新聞曝光了新生兒在醫院“第一口奶”背後暗藏的金錢交易。企業賄賂醫生護士。“白衣天使”在利誘下,強行給孩子喂食廠家提供的奶粉,讓新生兒產生依賴,排斥母乳!是什麼讓商人和醫院護士罔顧法律,促成了“第一口奶”背後的錢權交易?
首先,商人的不滿足的利益追求。商人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採用不正當的競爭方法去拉攏醫院,搶占市場。不得不佩服商人的智慧,在大眾未曾重視“第一口奶”如此重要的情況下,企業已經使用手段搶占“第一口奶”讓嬰兒習慣自家的奶粉,排斥別的品牌甚至母乳。這謀財的計劃真是天衣無縫。從搶占醫院的“第一口奶”再送一罐奶粉給孕婦,再通過電話推銷,環環相扣,步步為營,達到長期牟利的目的。中國七成嬰兒的奶粉銷量也就不足為奇。
其次,醫院這種“外來之財”已常態化。這使得醫生護士道德觀念變得淡漠。據記者調查,這種奶粉廠家利用贊助費、回扣等方式賄賂醫生和護士,在天津各個醫院已經是“常事”,醫生對於穿著“贊助費”衣服的賄賂款已是司空見慣。公然接受廠家“贊助”就變得肆無忌憚。有的醫生護士覺得自己強推的奶粉並不是國家質檢部門曝光的“毒奶粉”,孩子吃什麼奶粉都是吃,對健康無害,這種僥幸心理為“不道德行為”找到了出口,讓這種不正之風的更加猖獗。嬰兒的“第一口奶”被綁架似的剝奪了。
一個人違法是可恥,會被同僚譴責,但一旦一個群體瓜分利益就成了一種外快,不拿白不拿。監管、治理也就變得無從下手。醫生、護士固然無德,但醫院本身已經有這樣的潛規則擺在那裡了,沒有權勢的醫生護士說不上話也只能是隨波逐流。
不禁要問,除了奶粉,醫院究竟還存在多少這樣的消費者看不見的利益鏈條?還有多少讓消費者蒙在鼓裡的綁架式消費?
道德行為從來都不是只用道德觀念自律。不道德行為也不是幾句道德譴責就能終止的。更多的是依靠法律的約束和制度的管理。國家在2011正式就出台了《母乳代替品銷售管理辦法》中明令禁止在醫院向產婦推銷、宣傳奶粉產品。對於此類奶粉賄賂事件,國家已有相關法律作為航標。剩下的就看相關部門的自律和監督制度執行情況了。有關方面應以“第一口奶”問題為契機,對醫療領域存在的種種隱形賄賂依法打擊。對於奶粉、保健品這類醫院綁架式的強制性消費進行全面清查,斬斷醫院背後存在不正當利益鏈條。形成相關監管和懲罰制度杜絕此類事件再發生,促成醫藥行業自律。 |